灌南县民政局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来源: 时间:2014-07-10 点击数:

    政策是一种特殊资源,在民政工作中起着引导、聚合、调节各方资源和力量的作用。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是统筹力量、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为此,县民政局在认真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根本宗旨的同时,认真研究县域实情和各项政策落实与实现群众利益的最佳切入点,统筹运用民政政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有力推进了民政事业发展进程。
    一是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城乡低保进一步规范。去年年初,我省颁布了《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改革低保制度。从5月起,我县立足县域实情,创新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村民民主评议来确定低保资格的“低保评议”工作。出台了《灌南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操作办法,明确了低保的准入条件、申请程序和审批权限。坚持民主选举低保评议成员、民主评议低保申请对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入户调查和公示制度,从而有效规范了低保在审核审批工作上的操作。自《细则》开始实施以来,其成效日渐显现,使该项工作基本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这一创新做法还受到了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并且在《新华日报》上刊登。与此同时,该局以学习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契机,在全县11个乡镇民政办搭建了救助申请“一门受理”平台,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窗口,满足困难群众“救助有门”、“受助及时”的需求。在全县238个村居的村务公开栏开设低保政策公示专栏,进行长期公示,开通了专用投诉电话,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举报、投诉和查处制度,让低保救助政策真正“扎根”乡村,有效地提升了群众对低保政策的知晓率,扩大群众对低保工作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深化了阳光低保工作内涵,真正的让城乡低保的公平正义在群众中可感可知,其系列做法收到群众的拍手称快,广泛赞誉。
    二是坚持救急救难原则,临时救助和救灾救济资金发放规范有序。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救灾救济和临时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该局进一步加大对该两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力度,使需要救助的受灾困难家庭得到及时地救助,并出台《灌南县临时救助工作管理考核办法》。《办法》规定:临时救助资金的审核发放由乡镇民政办直接负责。同时,为防止乡镇民政办批“人情条”,“关系条”,《办法》中对每个家庭每次审批的额度和次数都做出了限度。对特殊情况需超过额度和次数的需履行报告制度。新的《办法》出台后,既简化了程序,又方便了群众,从而使临时救助资金的“及时性、真实性、高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需要临时救助的困难家庭能得到及时救助。
    三是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作用。在以往实施医疗救助时,有时由于工作量大,局在报销时把关不严,甚至报“人情帐、关系账”现象。即便是正常报账,有时为了报销要跑几个门槛,往返路途几次,程序繁杂,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群众怨声比较大。去年上半年,该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并提交县政府常委会研究,启动了结算“一站式”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结算极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医疗救助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医疗救助对象“随来随治,随走随结”,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少跑题,快办事”效果,给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带来了“福音”。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