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黑猪重新走俏 曾一度险遭淘汰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猪肉不再是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美味,吃到嘴中却已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肉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注重养生的人们开始讲究食材的原生态,“土猪”成了安全和健康的代名词。尽管生长速度慢、养殖时间长、瘦肉率低,尽管历史上曾受到洋猪冲击,一度濒临灭绝。但其细腻的肉质和真实的口感,始终令人难以忘怀。那么,作为淮安本土猪种——淮安黑猪的现状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饲养的?
◎历史:淮猪曾遭遇生存危机
据了解,淮猪是原产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种,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而传统意义上的淮安黑猪,起源于黄淮海黑猪,后历经淮猪、山猪、灶猪、新淮猪的培育演变,最终形成含有新淮猪血统的分布于淮安市全境的黑猪品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对于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中国本土猪养殖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较低。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引入国外猪种。这些洋猪的共同优点是:瘦肉率高,成长周期短,体型健壮。这对地方猪种带来巨大冲击。”淮阴种猪场场长王钧顺告诉记者,伴随着洋猪以及杂交后代的繁衍,各地方的土猪种渐渐被养殖户淘汰,老淮猪一度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猪肉绝大部分是种猪经过繁育后的洋三元杂交后代,还有少部分本土猪和外国猪杂交后的母猪,再和外国猪杂交后的内三元杂交后代。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餐桌上的猪肉食品超过95%都含有‘洋’基因。”
王钧顺表示,与白猪相比,黑猪作为地方猪种适应性比较强、抗病力好,虽然生长速度慢些,瘦肉率低些,但肉质更好。
◎发展:老淮猪有了“继承者”
如今,作为种群,古老的土淮猪在淮安已难觅踪影。但它的“继承者”依然活跃,主要包括新淮猪和苏淮猪。
淮安市农委畜牧处副处长吴晓敏告诉记者,新淮猪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地方品。它的“母亲”是淮猪,“父亲”是大约克夏猪,采用简单育成杂交选育而成,种猪曾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冠以生态黑猪之名的多为苏淮猪。”吴晓敏说,苏淮猪是淮安市农委会同淮阴种猪场,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在新淮猪基础上进一步导入瘦肉型大约克血统,运用“广选、快稳”改良群体继代选育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经过13年的持续选育,培育出的新品种。2012年农业部公布的主导品种16个主导品种,苏淮猪榜上有名,同时苏淮猪也是我省被列入的唯一畜禽品种。
苏淮猪生长性能优异。它的各项经济和技术指标(胴体瘦肉率56%以上,屠宰率72%,料重比3.1:1,日增重650克以上,经产母猪产仔13头以上),领先于国内其他黑猪,被畜牧行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的杜洛克”(世界最优秀的猪种)。2010年,“淮安黑猪”成功申报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江苏省第二个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畜禽产品。
如今,我市已经为苏淮猪组建了以淮阴种猪场为核心育种场,江苏峻德、华威农牧等为扩繁场的苏淮猪品种繁育体系。包括省内的南京、盐城、扬州、徐州、淮安,以及安徽六安、山东阳谷等地,先后建起了10多个养殖100头以上的苏淮母猪扩繁场和1个苏淮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苏淮种猪基础群已达到1800多头。
◎市场:生态黑猪重新走俏
和许多其他农产品一样,猪肉快生长、高产量的代价就是口感欠佳。经历了这么些年“洋”猪肉的冲击,人们的消费习惯又开始回头。如今,在老百姓心中有一个共识是,黑猪肉要比白猪肉好吃,生态黑猪重新走俏。
夏师傅在东大院经营着一家江苏峻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态黑猪直销点,他说,现在店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卖掉一头猪没问题。“现宰现卖,肉很新鲜,基本上半天就卖完了。还有大老远跑过来买的。”
夏师傅说,店里的生意也是随着百姓观念的改变一天天变好的。“我来这里有五年了,刚开始时生意也不好,因为黑猪肉比别的猪肉要贵。但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开始讲究健康和口感。怎么说还是黑猪肉好吃,吃到嘴里都是以前的味道。只要吃过这种肉,就不怕不会‘上钩’。”
“东大院的这个门店每个月销售额有八九万,在所有门店里是最好的。”江苏峻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董新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市区设有7个直营门店,半年来的销售额超过100万,相较去年同期大约有10%的提升。
“我们采用的是不变价的策略,五年来,无论淡旺季我们都是同样的价格。因为有公司有自己的养殖基地,从养殖到扩繁再到屠宰,一条龙都是公司自己操作,因此可以不受大环境影响。无论外面生猪出栏价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维持稳定价格。总而言之,专养、专卖,保证所有猪肉品质可控,保持利润稳定。”
在董新看来,未来生态黑猪市场潜力很大。“随着生态黑猪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进来,这一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饲养:享受“贵宾”待遇
那么,生态黑猪的生态表现何在?日前,记者来到省内最大的生态黑猪养殖基地——淮安幸福阳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眼前的场景与记者想象中的养猪场大相径庭:宽敞的猪棚里铺着厚厚的“黄土”,这里不但闻不到一点骚臭味,连苍蝇也很少见,伴随着轻柔的音乐,猪们边哼哼边进食,显得颇为快乐。
淮安幸福阳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维深告诉记者,记者看到“黄土”其实是生物软床,由厚度近一米的锯木屑和稻糠制成,里面掺有特殊的益生菌,猪的排泄物通过微生物分解,可以实现无异味、无污染。“环境好了,猪才不容易生病。”
此外,猪的“伙食”也不错,饲料为全天然粮食饲料,采用定点种植采购、自行加工,不使用任何生长激素、抗菌素以及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猪们每天还能喝上益生菌饮料,饮料由多种有益微生物加上大枣等植物浓缩液发酵制成,可以提高免疫力。
“生态养殖才能产出高品质猪肉,这就是淮安黑猪肉质好的秘诀。”沈维深说,生态黑猪的饲养时间恢复了传统的养殖周期,达到8个月以上,是普通猪养殖生长时间的一倍。由于饲养时间长,猪肉沉积的脂肪酸含量高,因此色泽艳、口感好。“预计今年出栏量可以达到1万头。”
◎未来:推广和扩容是方向
据介绍,从2010年开始,淮安市便启动了淮安黑猪的产业开发,走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路子,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统计数据显示,淮安黑猪年销售产值已近1亿元。但总体而言,我市生态黑猪产业在资金投入、养殖技术、持续选育、市场营销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开发机制、推广模式还存在问题,产业开发陷入“散、小、乱”困境。那么,如何挖掘出地方猪种的经济效益,让越来越多人能够吃到好吃又地道的黑猪肉?
“一方面继续‘提纯复壮’,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些配套系,丰富生态黑猪的品类。”王钧顺说。
“一家公司的规模毕竟有限,可利用示范效应,以合作社或者加盟的形式,把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到农户那里。公司转而在深加工领域进一步发展,这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子。”沈维深建议。
吴晓敏则表示,今后在黑猪产业开发中,淮安市将整合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屠宰加工、连锁销售和品牌建设,力促成立淮安黑猪产业开发集团,从而形成从育种育肥到生猪屠宰和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做大做强淮安黑猪品牌。(陈金鑫 姜波 钱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