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口推行抱团式“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来源: 时间:2014-07-29 点击数:

    在田间建设猪场,推行养猪粪尿还田利用……上海松江“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探索走出了一条拓展生态畜牧业发展创新之路。如今,江宁禄口街道石埝社区也有了这样一家“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不过这个家庭农场是由种植户和养殖户抱团组建的。日前,笔者专门来到该家庭农场进行了一番探访。
    1000头猪的粪便找到了出路
    在禄口街道石埝社区一望无际的农田里,两栋共占地700多平方米的阳光房正在建设当中,墙体已经竣工;旁边的化粪池、沉淀池等已经全部砌好。笔者注意到,在阳光房地下,安置了一排排塑料管道,这些管道直接通到化粪池,而化粪池也与沉淀池相通。“这些管道是用来排放猪粪便的,以后猪场的粪便全部由地下管道排到化粪池,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粪便将被用来给农田施肥。”养猪场老板李广指着这些管道说,“终于给猪粪便找到了出路,以后再也不为清理猪粪便烦恼了。”
    据了解,该养猪场在此地已有近10年时间,在这期间,给猪粪便“找出路”一直都是让李广头疼的事。“每年猪场要养殖1000头猪,一年要产生近500吨粪便,花在粪便运输上的钱都有好几万,而且粪便运到哪也是个大问题。”李广说,由于猪场粪便没有做好集中收集,导致一些粪便流到了附近的河塘里,居民投诉不断。
    今年5月份,石埝社区充分借鉴松江家庭农场“种养结合”的模式,把养猪场的粪便全部用于周围稻田施肥,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粪便去向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有机生态种植,提高水稻产量。这一模式一提出就得到了李广的支持,缠绕在心头多年的难题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随即在社区的帮助下,李广对养猪场进行了改造。等到猪场建好后,所有粪便将通过管道排入化粪池,经过半年发酵后再排入沉淀池,等到来年夏种时,将全部施用在周围稻田里。
    百亩稻田每年节约4万多成本
    “老李啊,你的养猪场什么时候能建好啊,明年百亩稻田肥料可都指望着猪场粪便呢!”这几天,该街道家庭农场主李广猛没事就去养猪场催进度。他告诉笔者,明年用上猪场的粪便肥料后,能够节约4万多元购买无机肥的成本,同时也能够改善土壤肥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前每年都要施用尿素等化学肥料,这些无机肥的大量使用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李广猛说,而使用上有机肥后,就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更可以提高庄稼的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说起来年的憧憬,他的脸上满是笑容,“等到明年水稻收割后,这些有机肥种植出来的水稻口感、品质肯定会更好,我还要申请名优品牌,主打生态牌,相信有机种植一定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把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起来,粪肥就近就地用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这种循环经济大有可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该街道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在全街道推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扶持和帮助更多有意愿、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主走“种养结合”之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