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督查指导乡镇农业生产抗洪排涝恢复补救工作
18日上午,兴化市农业部门组织赶赴城东、临城、昭阳等郊区6乡镇,督查指导当前农业防汛排涝与恢复补救工作。从12日至14日我市及周边县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天气,我市有21个乡镇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且周边县市也出现大暴雨,导致客水压境,14日08时城区水位2.21米,超警戒水位0.41米。许多乡镇农田围水,一些低洼地区受淹受涝,特别是高效农业基地损失较重,部分耐涝渍性能较差的果树、药材、西甜瓜等损失更重。其次受灾影响较大的棉花、玉米、大豆等旱杂粮。水稻影响相对较小。
针对在田农作物受灾情况,各地切实履行农业部门职责,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在抢排积水的同时,科学分析灾情,因地制宜,踏田指导,最大程度地控制灾害损失。一是明确判断指标,历史经验证明棉花受涝10天以内一般不会死亡,淹水3天以上基本死亡。部分低洼地棉花淹水超过3天,应跟踪观察。水稻淹水没顶10天内不会死亡,超过12天基本绝收。二是受涝棉株排水后可能出现短暂萎蔫现象,在萎蔫消除、根系吸肥能力开始恢复后,及时施用恢复肥。在恢复生长期间赘芽较多,必须加强整枝工作。受淹棉株生育期有所推迟,应适当推迟打顶,利用灾后棉花生长优势,增加果枝多结挑。受涝棉田还应及时松土,促进棉苗恢复生长。三是加强水稻后期管理,长期低温阴雨,水稻节间充实不足,抗倒性下降,应高度重视后期倒伏的预防。同时,长期低温阴雨,会加重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危害,应密切关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