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硕士小伙来淳化“务农”

来源: 时间:2014-09-25 点击数:

    他叫鄂尔丁夫,新疆人,蒙古族,毕业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却在淳化街道扎根当起了农民。他的“小伙伴”包括10亩水稻、1只羊驼、2头驴、6只天鹅、8头豪猪以及5000多斤鱼。
    古法种水稻,还没收获就预售一空
    下午4点半,笔者来到淳化街道三国城农场时,鄂尔丁夫正在水稻田边巡视。八月南京的阳光毒辣,身高1.92米的鄂尔丁夫穿着胸前印着“磨砺”两个大字的T恤衫,运动鞋上沾满泥巴。
    和普通水稻种植方式不同,鄂尔丁夫侍弄的这片稻田上方罩着一层高2.2米左右的白色塑料网。这是一种聚乙烯防虫网,网眼仅0.5毫米,可以有效防止灰飞虱等害虫侵入。鄂尔丁夫仔细观察水稻长势,又查看防虫网是否有漏洞。
    “水稻刚过苗期,必须要做好防虫措施。”他说,这片水稻全程使用传统的古法种植,不用化肥和化学除草剂,除草依赖人工。当天早上6点,鄂尔丁夫就带着几名工人来到稻田拔草,花了3个小时才将杂草拔完。
    “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水稻亩产量只有六七百斤,但大米口感好、健康安全。”鄂尔丁夫说,今年这些水稻刚栽种时,就被客户以每斤30元的价格抢订一空。
    科班出身,从农民那里学到了很多
    拔完草,鄂尔丁夫又来到牲口饲养棚,察看豪猪、天鹅、羊驼等状况。“豪猪互相挤在一起,常会扎伤对方,必须及时涂抹药水。”谈起动物饲养,鄂尔丁夫已经很有心得。
    鄂尔丁夫一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务农。“没有谈女朋友,生活很简单,也很快乐。”他说,来淳化务农一年多,很多人都说自己晒黑了。除了皮肤颜色变化,更大的变化是心态。鄂尔丁夫说,虽然是农业科班出身,可真正种田、饲养动物还得向农民取经。刚到淳化时,农场需要种一片西红柿,可他根本不懂如何搭西红柿的架子,是当地一名叫刘传荣的农民手把手教会了他。
    当然,鄂尔丁夫也给传统农业带来了新商机。为了扩大农产品销售,他目前正在微信上搭建微店平台,将农场的旅游和农产品捆绑销售,“微店马上上线,期待能有更大收获。”他笑着说。
    喜欢农业种植,放弃白领高薪
    鄂尔丁夫1988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去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毕业后,本可进入一家土壤治理公司当白领,年薪十五六万元。可他在和南京一家农业开发公司老总沟通后,最终选择来淳化当农民。
    如今,鄂尔丁夫每天大约有10个小时都在田间地头,掌管公司所有农业种植、动物养殖以及农产品销售的相关业务。他说,他喜欢农业,喜爱土地。“当农民,收入肯定比不上当白领,但选择从事农业,国家总算没有白培养我。”
    鄂尔丁夫本科班28名同学、研究生班10名同学,绝大部分选择了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或考取了公务员。“真正务农的只有我一人。”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农业不感兴趣,但田总得有人来种,我愿意带这个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