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强米弱 加工企业夹缝求生 ——来自兴化稻米加工企业的调查

来源: 时间:2014-10-13 点击数:

    今年,粳稻最低托市价格为每百斤155元,较上年提高5元。稻谷托市收购价格虽然增长缓慢,但是比起加工后的大米,仍呈强势,存在“稻贵米贱”、“稻强米弱”的现象。看起来稻贵是好事,对增加农民收入很有好处,但同时由于‘稻强米弱’,使很多中小型稻米加工企业这两年越来越陷入困境,在经营上难以为继。
    兴化粮食交易市场集收购、仓储、加工、现货交易为一体,规模堪为全国最大。受“稻贵米贱”影响,这几年市场米厂被迫关停40多家,现存的52家企业尽管拥有一流的生产设备,但利润甚微。
    成本提升市场受制 40多家小米厂倒闭
    兴化市粮食市场内,天龙米业公司大门上的铁锁已锈迹斑斑。运行才一年多,公司就支撑不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米价卖不上去,拿的稻价却很高。
    稻价高,是由于天龙公司随行就市收购稻谷进行加工,没有能力建仓库囤积较便宜的稻谷。而稻谷总是收获季节便宜,以后越卖越贵。米价卖不上去,是由于市场米价普遍较低,加之天龙公司初生产,加工的大米不叫座。可想而知,折戟之运难逃。
    在兴化市粮食市场,遭此厄运的还有40多家小米厂。由于设备陈旧、加工量低,生产就亏损,不得不关闭。
    兴化是粮食生产大市,由此兴起的稻谷加工厂也很多。2009年之前,该市拥有小米厂上千家,可幸存下来的且正常运转的也仅有粮食市场的几十家了。
    导致米厂倒闭的原因主要是稻米价格不接轨。粮食市场放开后,进口大米凭借其价格优势,大量进入我国稻米产销区,对国内稻米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同时,由于各地居民饮食结构变化,主食多元化,减少了大米食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米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水稻收购价格节节提升,一方面大米价格受到市场压制。小米厂没有仓储囤谷能力,过了粮食收购季节,只能收购更高价格的稻谷,不断抬升经营成本,最终不得不停产倒闭。
    白天停工晚上开机  规模企业艰难度日
    小企业纷纷倒闭,规模企业日子也好不到哪里。白天走在兴化市粮食市场马路上,却听不到往日机器作业的轰鸣声。
    祥兴米业公司,前身是祥兴米厂,已兴办15年。2008年工厂设备全面进行升级,每小时加工量从3吨提升到10吨。“祥兴”牌大米也在苏南等地赢得口碑。但目前加工的粳稻米供给经营户每斤只有2.1元,经营户卖到工厂、学校也只加了三至五分钱。而一般粳米市场上批发价只有1.9元至2元。
    如果按现行市场价格的粳稻加工大米,批给经销商每斤2元肯定不赚钱。以加工100斤粳稻为例:目前,市场价100斤粳稻是155元,按高出米率70%计算,加工大米70斤,按每斤2元计算为140元;米糠、黄米、稻壳等附产品最高可折合30元;人工、电费、包装袋等费(每度按3毛计算)需20元。那么,加工100斤稻谷还要亏5元。
    据祥兴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现在都是白天停工晚上开机,开机时间集中在0时至8时。白天1度电1元多,0时到8时1度电只有3毛。公司只能从电费上挖潜,举步维艰。
    各方用力多措并举  让稻米价格比回归理性
    “米价长期低迷,加工企业难以生存,稻谷收购价格还能持续支撑下去吗?”谈及“稻强米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固定观察点兴化观察员周祥松忧心忡忡地说,企业卖不上好价,就会减少稻谷收购,最终还会影响农民收益,“长此下去,农民种稻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一旦种植面积下降了,粮食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周祥松认为,“稻强米弱”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引导,逐步使大米与稻谷价格比例回归理性轨道。他提出,进口大米要规范,防止边贸走私;在继续大力扶持粮食生产的同时,农业部门要加大科技兴粮力度,帮助农民把种粮成本降下来。因为只有种粮成本降下来,农民种粮效益提高了,产量大幅提高了,稻谷价格才能稳定,“稻强米弱”现象才可能逐步消失。
    针对“稻强米弱”现象,有专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应轮换进入市场交易,以引导市场粮价;要想方设法打通当前粮食流通受阻的通道,降低流通成本。另外,为促进大米加工产业发展,保障成品粮供应,有关部门应出台临时性政策,对加工企业予以扶持。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