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设施农业总量达195.3万亩
9月底,徐州市新建设施农业基地面积8.94万亩,改造提升9.35万亩,总规模发展到195.3万亩,占耕地比重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20个重点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13个完成建设任务,6个已完成主体圈舍,正在配套附属设施。
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徐州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改变了过去低层次设施生产的模式,日光温室、标准钢架大棚比重明显提高,增量占比达到85%。栽培品种也呈现多元化,设施果、特菜、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铜山区改造升级老菜区,积极发展设施葡萄和花卉苗木,势头强劲;新沂、邳州的鲜切花、丰县的设施果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新的设施农业亮点。集中供苗率占总需求的一半,设施生产规模和品种技术应用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设施农业进山区”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下达的1.2万亩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邳州3000亩、新沂4000亩、贾汪2000亩、铜山3000亩。铜山柳泉、贾汪汴塘、邳州燕子埠、新沂时集等重点山区设施农业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铜山区柳泉镇涉及柳泉、西堡、前亭三个村,总规模近2000亩,全部为标准钢架大棚,主要种植瓜类及茄果类蔬菜,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推进。徐州精心打造故道沿线现代农业产业带,并积极争取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带九区十四园”建设取得突破,其中丰县梁寨镇积极引进优新品种,建成1000亩矮化苹果示范区,全园配套滴灌节水设施,年产优质苹果5000吨,产值3800万元,效益2500多万元;邳州市新河果蔬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围绕“两大轴线”,建设“三个中心、两个市场”,已基本形成蔬菜、瓜果、花卉万亩产业示范区。
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市5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同比增长12.1%。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3:1,超过省定2020年目标2.2:1的目标。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家,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7家,实现了全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全覆盖。全市农产品出口额2亿美元,位列全省前列,其中邳州市出口农产品1.2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一。
农产品效益稳中有升。今年以来设施农产品价格总体保持稳定,茄果类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据市农委调查,目前秋延迟蔬菜已开始上市,叶菜类、茄果类价格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设施鲜切花、设施果等高档设施品种效益则更高。养殖业方面,特种养殖、林下养殖、食草畜禽养殖等受市场、疫病风险影响较小,效益十分显著。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徐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