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养老服务 形式多样
面对太仓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推进养老机构建设,探索养老服务形式,创新养老服务手段,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项目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全市上下归纳起来有十种养老模式,为全体老年人提供颐养天年的良好服务。
1、提档升级的机构养老
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不断扩展提档。2008年,镇(区)福利院转型升级被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投入1.5亿元扩建新建了沙溪、浏河、浮桥3个颐悦园。双凤、城厢福利院也进行了提档改造。2013年又将原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建成市颐悦园。全市公办机构养老水平全面提升,机构养老床位数从2005年每千人16张增加到现在每千人37张。
2、老年护理院医养结合
2009年市政府将建设老年护理院作为实事工程,建成了娄东、新安、沙溪、浏河、浮桥5家老年护理院,设置了250张护理床位。凡身体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能进护理院得到医养结合的护理。
3、特殊老人享受政府支持的居家养老
全市对9种对象的特殊老人纳入政府支持的居家养老范畴,由政府贴钱得到居家养老服务。2009年全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165个,服务对象1000多人。2013年又将84周岁以上的老人纳入政府支持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服务人数从1000多人扩展到5000多人。
4、日间照料中心早出晚归托管养老
2013年政府将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实事工程,加快推进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让老人进入日间照料中心托管养老。这样,老人可以早出晚归,既得到养老服务,又不离开家庭,这种形式深受老年人欢迎。目前,全市建成日间照料中心52家。
5、助餐点供应饭菜支助养老
老人欢迎居家养老,但有些空巢老人或者子女都是上班族,老人待在家里最愁的是吃饭问题。为此,不少社区开设了助餐点,向有需要的老人供应中午一顿饭菜,这样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深得老人欢迎。目前,全市有助餐点62家。
6、引进民营养老专业组织服务居家养老
2013年,市民政局在养老服务中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引进上海海阳养老事业发展中心,对政府扶助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统一进行专业化服务。海阳入驻太仓后,成立专门的养老服务公司,设立20多个服务项目,物色640多家养老服务供应商,招聘养老护理人员260多人,制订统一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标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服务,使太仓的养老服务走上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7、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科学养老
市养老服务中心研发建设了“太仓市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把全市老年人基本信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全部纳为一体,统领全市养老工作。建立养老电子地图显示系统,将各种养老信息在电子地图上实时显示。建立居家养老95002热线和依托12345热线,让养老需求与服务有机对接。实施养老服务“一卡通”工程,老人在家或进入日间照料中心刷卡即可享受服务。
8、政府购买公益创投项目开展养老服务
依靠社会力量,实行养老服务政社联动,是太仓养老服务的又一形式。从2012年开始,政府出钱购买公益创投项目,通过公益创投项目让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2013年和2014年每年100多个公益创投项目中,有50%以上是为老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包括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低保老人、痴呆老人、老年慢性病患者等。公益创投为老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9、老人集群组合开展互助养老
2013年,沙溪镇东市社区针对空巢老人多的特点,对老街上居住比较集中的七八个老人,组成一个养老互助组,选出组长,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便在全社区推广,先后成立了20个养老互助组。今年,沙溪镇又向全镇各社区推广。目前,全镇8个集镇社区,全部建立了养老互助中心和养老互助组,共有81个养老互助组,81.5%的80岁以上老人都参加了互助组,彼此熟悉的老人们开展力所能及的互助养老服务,感到既亲热又放心。
10、开展文体活动 实施文化养老
2011年,市政府把改造建设原经委大楼为市老年大学列为政府实事工程,使老年大学扩充提档,目前有75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员。老人们在老年大学中愉快学习,陶冶情操,享受文化养老。同时,市有关部门每年还会组织“夕阳红艺术节”、“孝满娄城夕阳美”、“幸福娄城·灿烂夕阳”等文化活动,各镇(区)、各社区也纷纷组织各种老年文化活动,文化养老已成为太仓老龄社会的新时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