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三重“寒流” 兴化今年植棉农民已无利可图

来源: 时间:2014-11-13 点击数:

    近日,对12个植棉村30个植棉户调查了解棉花生产种植情况,棉农普遍反映今年棉花种植是近六年来损失最惨重的一年,由于遭受市场、成本、天灾三重“寒流”冲击,植棉农民已无利可图。
    由于受连续低温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棉花长势明显偏弱,每株棉花成铃平均26个左右,与去年相比平均少10个左右,截止10月底,所调查的农户平均亩产籽棉150公斤左右,预计平均单产不超过200公斤,比去年减产40%。
    成本高,周期长,用工量大也是制约棉农植棉收入一个主要因素,以陆家村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李开其种植3亩移栽棉为例,截止11月5日种植成本记载统计,种子63元,薄膜18元,农药170元,肥料305元,摘棉花、拔秸秆、运秸秆等用工(按每天8小时80元/工)955元,合计1511元,如果大户流转农民土地种植棉花,流转金1000元,每亩成本达2511元。
    由于今年国家取消了临时收储政策,棉花市场不明朗,收购站等待观望,曾一度出现棉花无人收购现象。进入10月上旬各地棉花站开秤收购,大部分棉花等级是三级棉,籽棉平均价格3元/斤,比去年低1.2元。陆家村植棉示范户郭仁志种植4亩棉花已收获籽棉646公斤,其中三级棉552.6公斤,平均每公斤籽棉4.92元,按平均每亩最高200公斤籽棉计算,亩收入984元,每亩亏损527元,如果大户加上流转金1000元,每亩植棉亏损1527元左右。
    近期,从中国棉花协会网站获悉,中央财政补贴主产区棉花每吨皮棉2000元,折算成每公斤籽棉补贴0.72元,按今年籽棉最高产量200公斤计算,每亩补贴144元,即使按正常年份最高籽棉产量350公斤计算,每亩也只补贴252元,对于扭转棉花生产颓势也是杯水车薪。
    据初步调查,在目前市场极度低迷,植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90%以上植棉户明年都不打算种植棉花,改种其他旱作物。建议国家适当提高棉花收购价格,适度推广棉花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尽量保持一定的棉花种植面积。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