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仓农村什么样
经过一年多的修编,《太仓市镇村布局规划》(下称《规划》)于日前通过专家论证。《规划》不仅对村庄布点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还涵盖了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以及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描绘出了我市农村未来的发展蓝图。
保留农户约占22%
《规划》将太仓市域分为城镇规划区和农村地区两大类,考虑到生态保护的需要,在功能分区中增加了生态控制区,生态控制区指高速公路与主要河道两侧的防护绿地,包含于城镇规划区和农村地区中。按照这一功能分区,城镇规划区和生态控制区内都不保留村庄,而在农村地区按照产业发展要求和各地实际确定村庄保留区和村庄非保留区。
据介绍,为了让《规划》更加精确、科学,在前期调研和《规划》完善阶段,工作人员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清地图,另一方面深入每一个村庄,终于摸清了全市农户数量“家底”,并将目前各类农户数量全部精确到个位数。统计表明,全市现有农户86504户,已经安置43565户,剩余农户中,本次规划村庄非保留区内23719户,村庄保留区内19220户,保留区内农户约占全市农户数量的22%。
按照《规划》,全市将保留村庄103个,其中特色村庄4个,分别是洪泾村、第一党支部、三家市古村落和协心农庄;规划自拆自建小区31个。村庄保留区内允许原地翻建住宅,但10户以下的散居农户不保留,进行归并;非保留区内现状村庄全部撤并,村民进行集中安置。新区、科教新城和城厢镇的村庄非保留区未安置农户全部采用公寓房安置方式,其余各区镇非保留区农户可选择公寓房安置或自拆自建小区安置方式。《规划》中同时明确,各镇村庄非保留区未安置农户进自拆自建集中安置小区将分两期实施,其中近期(3年)安置6474户,远期安置7745户。
此前,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对于虽属保留村庄区域内,但自愿放弃宅基地而选择“三置换”的农户,由各镇(区)有序安排公寓房或货币安置;对于保留村庄区域内,无“三置换”意愿,且需要翻建住房的农户,首先应引导和鼓励其有序进入自拆自建集中居住区建房,不愿意进区的,可在保留村庄相对集中区域内新建或翻建住房。
不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进行镇村布局规划,其最终的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规划》中明确,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娱乐等生活方式应不断高质化,并根据各村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城乡发展的要求,对非保留点和保留点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
《规划》中提出的非保留点发展策略涉及3个方面:对短期(1~2年)将要撤并的点,不再增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对于近期不撤并的点,在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完善污水处理和环卫设施;确定近期内撤并的村庄,村民不得在原宅基地上改建、翻建;在村庄撤并过程中涉及的补偿、安置政策、村庄改造的操作模式等方面,都要与村民进行积极磋商与协调。
《规划》还针对3类保留点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对于4个特色村庄,将重点保护原有特色,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在不突破原有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对特色村庄进行适度
整理、改造,新建建筑与原有风格协调。
对其余99个保留村庄,要进行村庄规划,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改善乡村居住环境;重视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加强滨水空间、重要节点、村口的设计,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
31个自拆自建安置小区建设应注重平面布置合理,功能设计齐全,以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高村民居住水平为目的,既要考虑村民经济承受能力,又要顾及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分区发展五大类产业
《规划》还结合我市目前的“四个十万亩”规划和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分区引导,确定我市农村地区第一产业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特色苗木和花卉茶果为主,在突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农村地区发展。
其中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璜泾、沙溪、浮桥、浏河,双凤和城厢有少量分布,并依托平原水网地区大面积良田,发展规模化种植。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村庄可发展农家乐。
水产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浮桥、双凤和城厢。依托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村庄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和体验型旅游产业,结合特色水产发展农家乐、产品销售等。
蔬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璜泾、沙溪、浮桥、浏河和双凤。建设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农业采摘和水乡传统生活体验项目。
特色苗木区主要分布在璜泾和双凤。结合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观光游览、苗木旅游产品销售及苗木文化品鉴、养生体验等旅游产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养殖讲座、博览会、摄影展等活动。
花卉茶果区主要分布在浏河、城厢和双凤。利用特色花卉的景观优势,结合自然风光,开展园艺研讨、园艺鉴赏和摄影展览等活动,同时结合花果时令性,重点发展农事体验、农家乐等。
以村民为本完善公共设施
《规划》还提出,要“以村民为本”,合理配置村庄公共设施,同时兼顾高效与便捷。
按照《规划》,我市农村地区将按行政村级-保留点级二级体系配置村级公共服务设施。
行政村级主要配置日常生活型设施,以1.5~2公里为服务半径。保留点级除配置必要的设施外,还可根据村庄特点配置其他设施,如旅游村庄可增加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
行政村级主要配置行政管理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对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不作规定。
保留点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将结合村庄类型按需设置。各保留点均应配置环卫设施,包括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以及小卖部等经营性公共设施;旅游村庄除了配置一般公共服务设施外,还将配置与休闲旅游度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