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溧阳市2014年粳稻收购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4年溧阳市秋粮生产保持稳定,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60万亩以上,其中粳稻面积近51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主推品种为武运粳23号、示范种植品种为武运粳29号,品种布局更趋合理。据统计,粳稻预计单产655公斤,总产33万吨,分别比去年增1.2%和减0.2%。
一、开秤晚、进度慢。自10月28日开秤至11月4日,溧阳国有粮食部门已收购入库0.7835万吨,占计划数的19.6%。今年溧阳粮食部门计划收购粳稻4万吨(其中地方储备1.639万吨,代收代储1.2万吨,托市收购1.161万吨),比去年的3.2万吨增加0.8万吨。目前收购入库量少主要在于气候原因晚开秤一周,外加开秤后即遇连日阴雨天气,导致前期进度较慢,后期随天气转好进度将会立即加快。
二、价格升、售粮积极性高。截止目前,国有粮库平均给出的收购价格为156.45元/百斤,比去年同期高出7元左右。主要因今年多数粳稻达二等,拉高了均价。由于今年部分农田受“穗颈瘟”影响,粳稻质量参差不齐,粳稻出糙率虽然在76-82.2%之间,多达二等,但水分、杂质偏高,故在扣除水分、杂质后的农民实结到手均价为152.5元/百斤,同比去年高出5元左右。在当前稻强米弱的市场格局下,因有国家托市政策的保护,粳稻价格紧挺于155元以上,可以说得到了广大农民认可,故农民售粮意愿较强,售粮踊跃。
三、社会主体收购不积极。2013年以来,粳米价格一直处于弱势之中,加上国家对2013年度最低收购价粮实施“底价”拍卖,粳米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今年10月10日,江苏早早宣布同时启动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预案,因而粳稻市场价格已可预见,必然带来粳稻加工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考虑收购价加运费、力资、损耗等因素,粮食代收代加工已无利可图,因此,社会主体收购整体积极性不高,截止目前,社会收购量仅为5506吨,市场收购量占比同比有所下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