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区农田修复实现生态控害
放养小蜂、土蜂3年,叶蝉、天蛾、绿盲蝽等害虫减少五成以上、害虫天敌却比其它地方农田高5.5倍――前不久,以色列农业部专家拉班埃兰先生再次来到无锡高科技农业示范园葡萄基地进行考察,并从前阶段基地采集到的害虫天敌数量上,经科学测定获取了这组数据。“这表明基地的生态修复基本大功告成。”农大毕业的基地负责人许明丰颇感自豪。
农田害虫频发,依靠大量施用农药不仅成本高,而且易致农业面源污染。依托全省首个土壤试验工作站,无锡锡山区率先完成11.22万亩耕地的“排毒”。接着又将目光瞄向“以虫治虫”的生态方式――养育蜘蛛、寄生蜂等害虫天敌,用来抑制农田害虫种群数量。“这些天敌都是自然资源,几乎能收到‘一本万利’的功效。”锡山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做此决策的“灵感”,主要来自欧美和台湾等地农庄。
锡山区将试验对象锁定在葡萄、水稻等作物上。在中国C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南方中心、浙大生物农业(无锡)研发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专家指导下,引导部分农户充分利用水、土、光、生物等自然资源,进一步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能力,以达到生态控害的目的。如今,2500多亩主要栽种葡萄、水稻的农田中间或周围,一般都营建面积从几亩到十多亩不等的草地或湿地,成为天敌增殖的“大本营”。
最早实施生态控害的严家桥千亩示范水稻园,每到水稻分蘖虫害高发期,专家就及时指导农户采用独特“网帐”技术防治虫害。20多天后,园区便成为蜘蛛的“天下”――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严密的蛛网能“吃”掉田间九成以上的害虫。“由于园区多年不施农药,蜘蛛、青蛙的数量是其它农田的2―3倍。”园区主任汤义惠介绍,现在,园区生产的已是名副其实的有机大米。
害虫天敌数量增加,相应的便是害虫的大幅减少。“试验农田作物病害虫爆发次数逐年下降,不仅增产效果明显,而且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据锡山区植保部门测算,目前,锡山区采用以虫治虫的农田,各类害虫数量平均比过去减少五成。在太湖水稻示范园,田间稻飞虱数量仅为园区外田块的40%左右,为无锡地区农田最低。
锡山区农林局负责人表示,眼下,该区“以虫治虫”主要局限在粮食、水果类作物上;3至5年内,随着此项技术的成熟,还将逐渐推广到茶叶、蔬菜等作物上。“届时,作为无锡现代农业试验区69平方公里‘一区八园’范围内,农田生态修复将由害虫天敌唱‘主角’。”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