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小农水”撑起农家“粮袋子”

来源: 时间:2014-12-10 点击数:

    初冬时节,寒风习习。来到东海县驼峰乡三汪村,只见改建后的灌排电站焕然一新,机声隆隆,新建的防渗灌溉渠道笔直宽阔,渠水平缓地流淌着,好一幅悠闲、和美的农村新画卷。
    “以前村民浇地,一个人根本完成不了,一家老小都得出动,开着拖拉机,拉着机器、水泵、水带到河边,不仅费力,而且费时,两、三亩地至少要半天才能浇完。如果遇到干旱的时候,河里水少,大家半夜排队抢水。”提起田间水利灌溉,三汪村党支部书记徐智慧感慨万千地说,自从今年县水务局在该村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泵站维修改造好了,土渠改成了防渗的水泥渠,水直接流到田头,一把铁锹就将灌溉的事搞定了。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县的农村水利设施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被称为田间“毛细血管”的小型农田水利,更是普遍存在着排灌设施老化、渠系损坏严重、防洪减灾能力差等问题,尽管每年都修修补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到灌溉季节,大多数庄稼地根本“喝”不饱水;到了需要排涝的时候,田间积水又无法顺畅排除。
    “为弥补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相对落后的‘短板’,2011年东海县通过竞争立项,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之一,3年计划投入9429万元,完成9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要确保农户旱涝保收,鼓起农家的“粮袋子”,切实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是必由之路。
    针对项目投资大、施工面广、工期短等问题,县政府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水务局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了东海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处,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项目公示制等六项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自2011年“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实施以来,全县3年累计新建和改造泵站23座,总装机容量2053千瓦,新建护砌防渗渠道241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和田间建筑物7079座,疏浚整理各级沟渠229 公里,疏浚整理土方93万方。
    如今,这些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正在发挥着效益。据初步统计,项目实施后,可新增恢复小型灌区灌溉面积2.15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0.9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8万亩,新增补充灌溉面积0.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改善排涝面积2.95万亩。
    “目前,该县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于11月高质量通过了省水利厅、财政厅组织的省级3年整体验收。通过我们的积极争取,今年,东海县又被成功纳入中央财政全国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计划在未来3年再投入1.2亿元,对7个乡镇(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县水务局局长李方毅表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