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中—— “四力”构建阳光平台
近年来,兴化市沙沟镇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明确监管主体,强化制度建设,落实监管责任,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确保安全和高效使用。
建强组织,着力增强镇村联动的向心力。沙沟镇专门成立镇“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建立“三资”管理监督小组,围绕“四清四防”的要求开展好此项工作,即:资源(家产)要清底,防产权模糊不清楚;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不公开;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不阳光;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不民主。
沙沟镇有水面资源5.1万亩,大多数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村民个人利用荒滩白水开发改造而成。面对历史遗留权属与承包问题,镇里成立了镇村联合工作小组,采用履行合同协议与人性化执法并举的方法,逐步解决部分承包户长期霸包和资源权属不清的问题。2012年初,一位退职村干部鱼塘承包到期后,想议标继续承包。村里坚持原则,加强教育疏导,最终,196亩鱼塘按规范程序公开招标,亩承包金比原来提高540元,总承包金在原有基础上每年增加10.6万元,同时,经过确权,收回了103亩鱼塘的所有权。
健全制度,着力增强科学管理的创新力。沙沟镇先后建立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村账镇代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综合处置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同时建立了党风廉政、信访工作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规范镇村干部行为。今年初,该镇相继健全了《沙沟镇村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沙沟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三资”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管理程序。
严格程序,着力增强各方监管的制约力。沙沟镇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代表座谈会、村组工作协调会、管理现场推进会、招投标工作督查会,全面及时掌握全镇村级“三资”管理情况,凡是涉及集体资产和资源出租、承包、转让等行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一次性动用村集体资金数额较大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商议、村民议事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并实行提议预告、决策公告、实施结果公示。在资源发包方面,该镇严格招标程序,招标现场邀请党员干部、议事代表一同观摩,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参加,全程监督招标过程。
动真碰硬,着力增强严肃查处的执行力。对资源发包暗箱操作、挪用集体资金、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沙沟镇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一责任区将400亩鱼塘私下议标,以每亩每年230元的承包金订立了7年的承包合同。接到村民举报后,镇里立即入村调查,摸清情况后按规定程序重新公开招标,最终以承包期5年,承包金每亩每年650元发包,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17.6万元。另一责任区将640亩鱼塘以每亩每年290元发包,群众举报所签订的合同为串标合同。该镇立即组织调查,最终经过市公安局经侦大队依法处理,以每年每亩460元的价格发包,增加集体收入108.8万元。
除抓好资源管理外,沙沟镇还二次开发集体资源。董庄村的“小湖子”被村民自行开发成垛田和零散鱼塘800多亩,每年承包金仅15万元。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该村将“小湖子”开发成三个总面积为1008亩的标准化精养鱼塘。通过公开发包,鱼塘承包金每年每亩1190元,每年总承包金达120万元,比以前增加105万元。
近年来,随着“三资”管理的逐步规范,该镇村级收入持续增长。去年,全镇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100多万元,每个村都在50万元以上,最高的村近49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和规范管理,促使更多资金投向民生。近年来,全镇共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2012年成为我市首个村村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的乡镇。去年,全镇村级集体向村民分红612.5万元,户均987元;经济基础较好的官河、光耀等村实现了农民种田、医保、自来水、洗浴“四全免”。近年来,全镇22个责任区无一例因“三资”管理引发纠纷而导致群众上访,未发生一起镇村干部因“三资”引发的违法违纪案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