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鼓起钱袋子
这几天正是寒风凛冽的天气,盐都区台创园今年新增的千亩花卉基地日光能温室大棚里却繁花似锦,五彩缤纷;千亩瓜菜基地则绿色葱茏,一片生机。今年以来,尤其是夏秋以来,盐都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农业结构调整和联耕联种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紧扣目标任务,狠抓宣传发动、行政推动、政策驱动、督查促动等综合措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落地开工,大力培植联耕联种整体推进村和重点示范匡,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洽谈各类农业结构调整项目70个,其中,设施果蔬类项目55个,水产养殖类项目8个,花卉苗木类项目7个,53个项目开工建设,31个项目已组织生产;落实联耕联种示范匡口287个,面积16.4万亩。
三个“重点”推进结构调整
按照“稳定粮食、扩大特经、增加林果、提高水产”的基本思路,盐都区加大土地流转和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重点抓项目招选。把村组干部、返乡农民、能人大户列为重点,广泛收集信息,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台创园千亩花卉基地新增日光能温室百合花种植面积200亩、非洲菊300亩,千亩瓜菜基地新增设施西瓜、蔬菜面积800亩;郭猛杨侍护西千亩鲜果基地新增设施草莓、葡萄面积800亩;郭猛新跃千亩大棚虾养殖基地新扩面积500亩,整体规模已达1200亩;尚庄镇发挥产业优势,在番茄主题公园核心区新扩番茄设施种植基地1000亩;秦南泾口千亩设施果蔬基地新建设施草莓、蔬菜面积500亩;楼王千亩沪销蔬菜基地新增设施菜心、芥兰种植面积500亩。
重点抓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作为推进秋播结构调整的基础工作,成立专门班子,加大行政推动,加快推进土地成片流转。一方面,根据签约项目定向流转土地,保证项目按照协议要求顺利开工建设。另一方面,突出重点区域,按照结构调整规划,提前做好土地预流转,保证一旦有项目落地,能及时提供土地,秋播期间全区预流转土地达2万亩。
重点抓项目论证。将项目可行性论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推行项目过堂会审制,由区分管领导牵头,农办、农委、财政、国土、发改委等部门参与,定期对各地计划新建项目进行评审,综合分析评定投资项目的主体实力、技术能力、市场前景等,坚决淘汰科技含量低、市场前景差的项目,保证落地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级“组织”推进联耕联种
农业结构调整和联耕联种推进的快慢取决于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群众的认知和认同、生产工具的性能和劳动协作的范围,生产过程的结合方式与专业化程度。联耕联种使得项目集约,技术集成,力量集中,盐都区委、区政府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方、组有示范匡”的总体思路,突出规模效益,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农业项目,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配套,切实解决路、桥、涵等配套基础设施,在实施地区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产增效集成技术在联耕联种中的全程运用,全区突出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破除田埂、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机条播等重点环节,根据规模大小,给予相应标准的奖补,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秦南镇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召集群众座谈、电视广播宣传等方式,提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取村组干部积极性高、交通方便、基础配套较好的区域作为示范重点进行推进,对规划布局形成一图一表,倒排时序,挂图作战。
大冈镇佳富村党总支书记丁云銮,多次召开群众大会,还登门逐户宣传联耕联种的好处,协调好不想丢田,想种田的人到联耕联种的大田为合作社打工,引导他们从种“我家的田”向“我们的田”转变。大型农机具的介入,导致小型农机停机歇业,丁云銮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说服他们,并安排从事大田开墒,弥补损失。通过细致的工作,佳富村全村7个组中的3个组实现了联耕联种全覆盖。
三条“措施”保证农民增收
“盐都的农业称得上是都市农业,与其他各市县的情况略有不同。为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重点在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组织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引培、现代流通业发展等方面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努力让农业转型升级和联耕联种落到实处。”盐都区农委主任张鸿新说。
做足“统”的文章。坚持统一品种,对规划联耕联种的匡口,按照统一品种的要求,在做通群众工作的基础上,由村组或者专业服务组织牵头统一购种;坚持统一机播,通过奖补激励,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统一机条播服务合同,明确作业面积和时间节点要求;坚持统一督查,组织督查指导组深入一线,逐村逐匡核查品种布局和机械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规划匡口不落空。
发挥“引”的功能。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规划引领,在充分座谈调研的基础上,将区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增强政策引力。区里突出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破除田埂、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机条播等重点环节,根据规模大小,给予相应标准的奖补,各地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联耕联种。
注重“技”的传输。开展技术培训,阵地培训、巡回培训、会议培训相结合,突出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小麦因种栽培技术、小麦优质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共举办联耕联种培训班23期,2800人。组织技术观摩,分片组织现场观摩,分别在龙冈、秦南、大冈、楼王等地举办机条播技术演示,使参训的村组干部、农民代表、农机手充分掌握技术标准和操作要领。发放技术资料,专门编印了《全区联耕联种推进工作指导手册》5000余份,印发技术明白纸20000份,分发到各镇、街道、村组、农机手和广大农户。
联耕联种引导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联合经营发展,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悄然重组,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和增收空间。经专家测产联耕联种的地块,今年盐都区水稻亩产680公斤,比大面积亩产626公斤增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