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泽“五位一体”破解农村设施管护困局

来源: 时间:2014-12-29 点击数:

    “工资涨到了头两千,可得把这些沟渠泵站道路绿化都管好喽!”洪泽县岔河镇“五位一体”管护二轮承包近日落幕,56岁的唐圩村村民唐太兵再次竞得承包权后发表“就职演说”。至此,洪泽“五位一体”管护实现县域全覆盖。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顾斌杰前不久到洪泽调研,肯定“五位一体”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2013年初,我市在岔河等三个乡镇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不久,洪泽被列入全国55个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可试点刚开始,问题就随之而来——河道刚清理好,养路工、环卫工又把垃圾倒进了河里。

  “路修了,泵站建了,河道清理了,苗木栽下了,时间不长,又打回‘原型’。”岔河镇镇长杨建浩说,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陷入管护困局,根子在于权责不明、管理粗放。

  “月工资多的七八百元,少的只有两三百,谁想出力?”洪泽县水利局副局长袁安全说,钱没少花,但都是“撒胡椒面”,管理员人均收入太低,管护自然不到位。

  经过深入调研摸底,去年7月,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四位一体”管护模式在岔河首先试点,并很快推广至全县。“先定位确权,再定责承包,公共服务设施产权归集体,管理员负责管护。”杨建浩说,通过整合管护内容、人员、资金整合,小型水利工程、农村环卫、农村公路、公共绿化等四类农村设施实现了“打包”管护。

  唐太兵成为洪泽县第一批“四位一体”管理员,负责管护大寨泵站、1.47公里河道、1.37公里水泥路和3座桥梁。“河道、泵站是你管,河边的路、堤、绿化也是你管,你能把垃圾往河里倒吗?”他说,镇里每月还对管护情况进行考核,管不好扣钱,甚至影响下轮承包。

  “以前河里水花生疯长,一到用水就堵,现在灌溉顺畅,水泵都保养得雪亮雪亮。”“四位一体”管护推行不到一年,唐圩村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效果立竿见影,五组村民唐太信竖起了大拇指。洪泽对该项工作的抽样调查显示,群众满意度达98.52%。

  今年初,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洪泽增加了农村公共活动场所管护内容,“五位一体”应运而生。“管好全县五类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仅需555人和1657万元经费,而管理员平均工资提高到了2000元左右,多的达到3000多。”洪泽县水利局工程管理科科长卜奎予说,若按老办法,需要4148人、3823.3万元,“还未必管好”。

  11月20日,洪泽成为全省唯一正式获批国家级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县(市、区),任务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