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农民深度触网 江苏三个“淘宝村”宿迁占两个
“虽然现在是淡季,但今天我的订单仍然有1000多笔,旺季的话要翻好几倍!”昨日,沭阳伊莎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耿魏高兴地说,两年时间,他在网上卖袜子就实现了1.5亿元的销售额。
农民出身的耿魏成了当地“最年轻千万富翁”,他的“触网”致富故事,只是宿迁全民网络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据了解,全市目前正常经营的网店近3万家,直接吸纳就业逾5万人。全国首批20个“淘宝村”中,江苏仅三个,宿迁就占了两个。
宿城区耿车镇的“淘宝村”大众村,全村900余户有三分之一网上开店卖家具,年销售额近2亿元。原本在家务农、回收废品、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华丽转身成了网店“掌柜”,一笔业务少则十多元,多则上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2.63亿元,同比增长117.5%,预计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4.5亿元。
网络经济在宿迁农村大地风生水起,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地区,宿迁敏锐把握网络经济发展脉搏,推动网络经济红利更多更好地惠及农民,激活农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引导资金、金融支持等方面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为推动全民网络创业再添“一把火”。
除了典型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农村网络经济更离不开网络、物流等硬件的支撑,对此,宿迁倾力构建了覆盖城乡、有线无线结合的网络体系和层次清晰、网络完善的流通体系,助推农民依托网络释放消费潜力,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
“以前快递只到县、不到乡,我们把货送到县里才能发送,费钱又费事。现在好了,快递点设在家门口,网上买卖,方便得很!”靠网店销售花木致富的沭阳县新河镇新槐村农民堵新耀快言快语地说,“现在哪家不从网上买东西啊!”
据介绍,年初以来,全市16个快递品牌、57家快递企业累计完成快递业务量1亿多件。以新河镇为例,该镇先后发展快递公司23家,规划了快递一条街,目前快递从业人员500多人,年送货量达1000万件以上。
为了给农民发展网络经济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集聚更多更优的“种子”,宿迁政府当好“园丁”,积极寻求网络深度合作,加快“定制经济”等网络经济新模式发展,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互促配合。市政府与京东旗下的拍拍网携手共建了“政府+知名网络平台+市场主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目前,全市网络定制产品生产企业已有100多家,宿城耿车大众村的定制家具,沭阳颜集、新河的定制花卉苗木在业内颇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