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发展现代农场“大有文章”

来源: 时间:2015-01-07 点击数: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加快构建以生态、外向、高效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年第一天,本报记者前往沙河镇雅仕农场,实地感受现代农业的巨大魅力。
    近日,当笔者来到沙河镇雅仕农场大棚基地时,收购西红柿的车辆刚刚驶走,忙碌的农人纷纷散去。沙河镇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有斌指着眼前的大棚介绍,“雅仕农场这些大棚表面看起来不起眼,但每座造价都在20万元以上,比普通大棚高了十多万,里面可是大有文章。”
    沙河镇雅仕农场大棚基地共有大棚76座,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由雅仕农场负责建设及科技推广,由农户负责具体管理。沙河镇竹园村村民汪保生便是其中3座大棚的管理人员。他带领我们走进大棚,棚内暖融融的,水汽扑面而来,棚内种植的西红柿秧已有一米多高,西红柿个个傲然生长,红彤彤一片。“每个大棚1亩地多一点,我负责看管3个大棚,每年的大部分收入归我们,雅仕农场只收少量的费用。”汪保生很开心,元旦当天的西红柿价格微涨了一毛钱,今年的行情不比去年,涨上一毛钱都是令人很开心的事,“今年赚得比去年少,也就六七万块钱吧。”在汪保生眼里,2014年要过完大年三十才算,六七万的收入虽说要比去年少了点,但相比那些依旧采用原始种植方式的农民来说,可着实不少。
    大棚全是钢结构,棚顶中间的一处探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汪保生说,“这是高清物联网监控探头,可以24小时对大棚内部情况进行监控,为我们种大棚提供数据支持。”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汪保生在经过雅仕农场系统的培训后,说话也带了些专业性。据他介绍,现在大棚里的物联网建设还没有完毕,除高清探头外,后续还要安装温度、湿度探头。“到时候,温度一高,电脑会自动帮助通风;温度一低,电脑也会提醒。”汪保生笑着说。大棚里浇水,不需要用喷灌机,只需要扭开一个总阀门即可,喷灌管线在建设大棚之初均铺设完毕,由农场统一的水塔供水。“早晚,掀、盖毡子有卷帘机,按下按钮就行。非常方便,现在种大棚,人太轻松了。”汪保生感慨道。三座大棚,平时他一个人便可以管理过来,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妻子、儿媳妇来帮忙采摘,每天都能收获1500斤左右的西红柿。
    通过在雅仕农场采访,笔者看到了农民们收获的喜悦,更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虽然在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来自我区农村基层的声音里我们发现了田野里的亮点、收获到新年的希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