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村金融服务实现提档升级
近年来,淮安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相关精神,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三农”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工作处于全省领先,部分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特别是2014年,随着全市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涉及金融服务不断提档升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金融业务的贴心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一大批植根于农村的金融机构。近年来,淮安市先后组建6家异地农商行,成立7家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小贷公司28家。活跃于田间地头的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活力。全辖区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40家,覆盖了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且仍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涉农担保体系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全市26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中有4家为专业涉农担保企业,涉农在保余额3.59亿元,占比58.5%。2014年全市涉农贷款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贷款增幅排名全省第二。农业保险范围逐步拓展,有效帮助农户控制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全市已开办了20多个险种的农险,农险保费收入8451万元,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59.8亿元,共向农户支付赔款3891万元。
日益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对于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市金融监管机构出台政策鼓励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纷纷亮出独具特色的金融服务。市农行推出以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公司和提供饲料、防疫药物、养殖技术为主的饲料畜牧公司做担保、为其下游关联客户发放农户贷款的新模式。金湖农商行推出的场开贷、涟水农商行的农机按揭、江阴农商行的暨阳卡惠农银贷通、市农发行的新农村建设贷款等等,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市农发行推出以共同担保基金形式发放粮食收购信用贷款、邮储银行推出的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涟水农商行推出的“新农村·安居乐”住户联保贷款,有效地满足了农民融资需求。
农合银行的改革,为更好地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奠定了基础。随着去年6月洪泽农商行的顺利挂牌,标志着我市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2014年末,全市5家农商行各项存贷款余额较改革前平均增长68.8%、74.2%,农合银行的实力不断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目前,各农合银行营业网点226个,占全市银行营业网点40%,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涉农信贷投放占全市39%,59%以上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发放的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的47%。
农村金融环境更加优化。实现了金融生态达标县全覆盖,淮安区、盱眙县、金湖县已创成金融生态优秀县。今年新增5个信用乡镇,全市累计建成信用乡镇8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