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代表团热议三农问题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对建设新江苏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我们在推进相关工作时也更有动力了。”今年省人代会上,现代农业建设成为苏州团代表热议的话题,提出的议案建议中近10件涉及“三农”问题。
王兰凤代表打出了推进农村发展的“组合牌”,一下子提出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加快推进苏州市农村产权交易》和《推广现代农业产业基金》三个建议。就农业产业基金的设立,王兰凤代表告诉记者,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尽管金融机构已经放低了“三农”领域的融资门槛,但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一直困扰和制约着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金的设立,将有利于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缺乏足够的抵质押产生融资难的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将产业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是各地农村的普遍现象,“现在到农村去看看,会种地、肯种地的农民基本上都超过45岁,60岁以上的更多,农民队伍老龄化严重。我们把农田保护下来了,但是,20年后这些地谁来种?”金洁代表的一席话引起共鸣,代表们纷纷发言,认为必须加快开展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教育。王兰凤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的建议,无独有偶,查颖冬代表也提出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查颖冬代表说:“传统农业要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要实现农民的转变,其核心就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他建议,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加快编制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长远规划,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鼓励多方参与,营造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环境,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吸引和留住年纪轻、素质高、专业背景好的职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除了要靠技术进步,更要有相适应的社会化组织机构。对此,张导代表提出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建议》。
他说,农业中介组织是在农业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连结农户与市场的非营利性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中介组织在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加快技术转移、形成规模经济、合理配置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但是,我省农业在社会组织发展上尚有欠缺,农业仍处于产供销集于一身的状况,即使生产规模不大,农民也难以应对生产与市场的变化,农业效益徘徊不前。他建议,创新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组织社会化分工,积极发挥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民生产以外的事情通过经纪服务加以完成,以少量的服务费支出换取更大的农业生产附加效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