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连成现代农业“好风景”

来源: 时间:2015-02-10 点击数:

    日历翻到了2015年,山水毓秀、物产丰富的无锡滨湖再度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列为工作重点。回首望,滨湖农业战线围绕“湖湾新城”建设目标,按照“环太湖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滨湖农林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导向,着力在山水之间做好“农”字文章,雕刻“精致盆景”。
    目前,全区拥有10万亩山林、4.6万亩耕地、7大农业生态园区、14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 “一带三圈六大产业群”现代农业发展布局。“一带”:沿山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带。“三圈”:雪浪休闲观光农业圈、马山沿山果品与休闲养生农业圈和十八湾精品花卉园艺农业圈。“六大产业群”:经济林果产业群、高效渔业产业群、传统粮蔬产业群、休闲农业产业群、高科技生物产业群、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涌现出“马山”杨梅、“双虹”葡萄、“惠泉”茶叶等一批生态优质的地域产品,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雪浪山生态景观园、龙寺生态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农园,及凤谷山庄、世外园农庄等现代化设施智慧农庄,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去年,农林部门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系列活动,让消费者走进滨湖山水,亲近滨湖农业,全面展示了滨湖现代农业发展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杨梅之乡、花卉之都、休闲绿洲、生态滨湖”的独特魅力。
    太湖生态放流 净水又增效
    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开展放流活动将为保护太湖水环境、改善渔业品种结构、增加渔民收入奠定良好的生物基础。
    2014年4月1日,“滨湖之春”太湖生态放流活动在灵山脚下的灵湖码头举行。青年志愿者、爱心企业人士、沿湖渔业村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活动,现场共计投放花白鲢鱼种近7万尾。通过广大市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一步宣传了生物治水理念,提升了公众保护生态、珍惜资源、呵护母亲湖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今年在梅梁湖地区共计放流了300吨花白鲢鱼种,预计可消耗藻类9万余吨,有力推进了太湖水环境建设。近年来,随着水环境的改善、鱼苗的连续投放,渔业资源不断丰富,滨湖每户渔民年捕鱼收入稳定在3到5万元,并稳步提高。
    行走滨湖采茶 感受自然乐趣
    滨湖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是无锡市区无公害茶产品主要产区,雪浪山上保存至今的148株古茶树是清代康熙年间栽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无锡地产名茶“无锡毫茶”、“太湖翠竹”由无锡市茶叶品种研究所于上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其生产工艺已被认定为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毫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滨湖茶叶的品质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闻名遐迩,其中“惠泉”、“尧歌”、“灵雾”等品牌无锡毫茶、太湖翠竹多次在“中茶杯”全国茶叶评比中获特等奖。
    2014年4月29日,主题为“采摘茶叶芬芳,感受自然乐趣”的“滨湖之春”(2014)茶艺节在无锡太湖花卉园开幕,全面展示了采茶、炒茶的生产过程,茶品展示、茶叶品评、茶艺表演等活动让现场100余位消费者感受到滨湖本土茶叶的品牌历史、优良品质和茶文化魅力。
    太湖花都“海纳百川” 花香四方迎客来
    无锡太湖花都位于滨湖十八湾龙山山脉的九龙湾,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花卉种植、培育及高档苗木展示、贸易为特色,集赏、购、游于一体。目前,无锡花市、花木展销中心初步建成,无锡花市有上海、浙江、福建等地100余家商户入驻,花木展销中心一期推出的300亩高档花木展示区有5家大型企业入驻。今年年初,无锡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迎春花展等大型活动,丰富的品种、实惠的价格受到市民欢迎。
    2014年5月1日-3日,为期3天的“2014太湖花都花卉文化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选购游赏,鲜花、美食、花茶、景德镇瓷器展等活动丰富多彩,开幕式现场的12月花仙子时装秀、魔术、知识问答等表演和活动引得游客驻足围观。活动三天,市场日均接待游客量达5000多人次,完成交易额近100万元,进一步打响了太湖花都特色品牌。
    杨梅醉李大丰收 惠农乐民好风景
    滨湖的马山与大浮两地盛产杨梅,是滨湖乃至无锡地区独具特色,及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列第一的果品。马山“乌梅种”风味殊绝,“大浮杨梅”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地取得了“国家级杨梅示范区”称号。
    去年,相关街道及部门积极筹备,在无锡及周边地区广泛宣传。2014年6月12日,滨湖杨梅采摘仪式在马山街道古竹社区举办,现场活动人数达300余人;6月21日,30户家庭100余人在龙寺生态园开展了杨梅亲子采摘活动,消费者在山水美景中采摘、尝鲜、赏游,切实对滨湖绿色优质的果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有进一步的了解体验。
    通过各方积极宣传,在醉李、杨梅短短20天的采摘期内,大浮、马山几乎每天都呈现出络绎不绝的果品采摘自驾游景观。据统计,今年醉李、杨梅产值分别达2300万元和11000万元,同比增长10%和7%,果农平均收入达3万元 ,最高收入近20万元。同时,在果品采摘热潮的拉动下,进入龙寺、慕湾等农庄休闲观光的游客量也有大幅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引发社会好评。
    雪浪山上薰衣草 江南的“普罗旺斯”
    雪浪山生态景观园位于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是农业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3年5月,景区香草园内薰衣草初次绽放,烂漫花海的田园风光受到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2014年6月盛花期,雪浪山薰衣草以更加繁茂的景观吸引了无锡及周边地区大批游客,景区游客总数达到了30万人次,日最大客流达到5万人次,已成为华东线上知名的赏花景点和休闲亮点,被誉为“江南普罗旺斯”。截至去年11月底,雪浪山生态景观园销售收入达1040万元,较2012年全年12万元,及2013年全年150万元营业收入,呈跳跃性大幅提升。同时,园区举办了“薰衣草之恋”摄影大赛、台湾民俗文化美食节等活动,摄影大赛收到3000多幅作品,优秀作品在荣巷历史街区无锡太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展出,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文化内涵和品位。2014年,园区在原有70亩薰衣草的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50亩,结合森林防火和农业灌溉的漂流项目正式运营,枫林园和疏林草地园建设不断推进,雪浪山生态景观园将着力打造四季有景可看,全年风景轮换的特色休闲胜地。
    葡萄美景看不够 滨湖“双虹”讨人喜
    葡萄是滨湖区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列前三的果品。滨湖的蠡园地区是无锡地区最早种植葡萄的地区,距今已有31年种植历史,1998年注册的“双虹”牌葡萄是滨湖优质葡萄的代表,获得了省、市名牌产品等殊荣。近年来,还开发上市了“双虹”葡萄酒、葡萄汁等新产品。
    2014年滨湖区“双虹”葡萄节活动时间从7月15日开始,为期1个月左右,由“最美葡萄园”摄影采风、葡萄亲子采摘、“双虹”杯葡萄和“无锡市民最爱吃的葡萄”评选、“双虹”葡萄节颁奖晚会4大活动组成。
    去年7月19日,雪浪双虹勤园举行了摄影采风活动开拍仪式和葡萄亲子采摘活动,近100位摄影爱好者和44户家庭近距离感受到园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葡萄优良的品质。活动半天,双虹勤园销售额达到1.2万余元,慕名涌入葡萄园采摘购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
    2014年8月22日晚,“双虹葡萄节”颁奖晚会在湖滨路商业街举行,宣传了“双虹”优质葡萄、优质园区,展示了摄影采风作品,表达消费者对“双虹”葡萄的喜爱。现场气氛热烈,参与人数达300余人,进一步打响了“双虹”品牌,拉近了滨湖果品和消费者的距离。
    太湖开捕成特色 既有看头又饱口福
    太湖水产丰富,太湖捕捞渔业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沿湖渔民开捕祭祀传统也有数千年,捕捞渔业和传统渔俗是吴越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典型代表。
    去年8月31日,太湖开捕前夕,一场具有渔俗文化特色的太湖渔业开捕仪式在管社山庄游船码头举行。50余艘渔船停泊码头,扬起风帆;民俗舞蹈《渔鼓舞》等表演活动充分表达了渔民祈求风调雨顺、趋吉避凶、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和祝福。今后,滨湖还将通过不断挖掘、宣传太湖捕捞活动和传统渔俗文化,把太湖捕捞从单纯的渔业生产活动,逐步发展成融渔业生产、旅游休闲、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赋予太湖捕捞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滨湖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农业在滨湖区GDP总量中占比很小,但它提供了农村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态环境,果品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及独有的文化教育功能,满足了都市人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
    在现代农业系列活动中,湖光山色的乡村田园美景,生态绿色的优质农产品,丰富多彩的农事休闲活动,历史悠久的江南农耕文化切实让更多的市民和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特色更显著、内涵更丰富的滨湖现代农业。同时,系列活动的成功举行,使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展,休闲农业人气得以提升,切实将惠农富民落到实处,为推动滨湖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后,滨湖农林将致力“小盆景”做强大农业,全力打造“一带三圈六大产业群”,加快构建以最美湖湾城区为引领的花果名茶圣地、养生休闲胜地、生态智慧基地、农业体验高地,并通过开展特色、有实效的农业宣传活动,积极搭建滨湖农业和消费市场沟通的桥梁,着力为促进滨湖城乡融合发展,为“杨梅之乡、花卉之都、休闲绿洲、生态滨湖”建设而努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