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黄川镇草莓映红富民路
室外寒气袭人,棚内春意盎然。近日,东海县黄川镇万亩草莓基地内是人来人往。有的刚从车上走下三五人结队而来,有的在路边购买草莓,有的带着孩子走进农户的温室。走进温室,只见一垄垄草莓在肥沃的泥土中“贪婪”地生长,一颗颗红色玛瑙草莓让人不禁口水直咽。携妻带子的游客不时走进温室,采摘一颗颗如红宝石般晶莹的草莓。
黄川的草莓“红”了20多年,一直是当地农民致富的最好产业。这里的草莓为什么这样“红”?
在南湾村草莓种植区,一位自称老张的草莓种植户热情地“推销”自家草莓,还引导我们到路边地里“验货”。记者发现,地里头新鲜草莓都没剩多少了。老张忙解释:“一到周末,来采摘的游客特别多,如果你们需要,价格合适,俺可以带你们去地里采摘。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定下采摘1公斤草莓12元。在采摘的过程中,听老张介绍,这片种植区凭借交通便利的优势,自元旦前草莓上市以来,家家户户都打出了“生态采摘”的招牌,推行“先尝后买”的优惠条件。“种植2亩多草莓全被游客采摘了,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了。”说着,老张乐了。看来,草莓“傍”上“生态采摘游”也就卖得更俏了。
镇长孙健告诉记者,多年来,该镇始终围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的整体思路,立足镇情、贴近实际、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草莓规模产业,创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以桃李、新沭、南湾三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家和、宋吴、前元等 16个村1.7万农户种植草莓,拥有温室2万栋,草莓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5%,年产草莓5万余吨,实现产值4亿元,亩年纯收入超万元,种植规模全省最大,有着“中国草莓第一镇”的美称。
“这是‘宁丰’草莓,如果管理到位的话,亩产量可以达到7000斤,接近普通草莓产量的2倍。”在新沭村李大标的草莓温室内,老李指着地面上长势良好的草莓秧苗说。据悉,李大标从1985年就开始种植草莓,一直到现在。凭借长期积累的种植经验,他成为大伙眼中的“专家”。为此,李大标经常外出到全国有名的草莓种植地区内参观学习。“我先后从外地引进章姬、太空2008、妙香等新品种草莓10多个,荣获各类草莓‘大比武’奖项近10个。”直爽的老李简要地总结了自己种植草莓取得的成绩。
为让草莓持续“走红”,该镇先后在草莓十里生态路上的新沭、桃李、南湾等村建起了占地200亩的草莓高科技园、400亩的草莓生态园、1000亩的草莓观光园和400亩的草莓旅游园,在新310国道时湖村建起了占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五位一体”的草莓观光大园区年接待来自省内外的游客10万多人次,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新亮点。1200多名经纪人将黄川草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国内40多个水果批发市场。
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朱文官说,全镇草莓种植户已经全部掌握了滴灌、蜜蜂授粉、遮阳网、防雾膜、反光膜、二氧化碳气肥等高新技术。如今,昆虫授粉、滴灌的使用率分别在100%和80%以上。“我们黄川草莓,100%蜜蜂授粉,蜜蜂授粉不仅可以有效消除草莓畸形果的产生,而且还可提高10%左右的产量。”朱文官也趁此向记者推销家乡的草莓。
如今,“黄川”牌草莓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国家级“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镇拥有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草莓交易市场、有全省五十佳专业合作社、有乡镇第一家草莓脱毒苗组培室、有草莓深加工龙头企业,草莓产业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谈起下一步草莓产业的发展,镇党委书记陈旭初介绍,黄川将着重围绕乌龙河以南、鲁兰河以北作为产业发展新的集聚区,通过兴建园区,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引导和辐射周边的陈墩、时湖、前湾等村发展草莓种植,通过3年的时间,形成一个万亩草莓开发新区,让黄川草莓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品牌方面,真正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典范,成为致富农民“红”产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