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在全省首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2014年,泰州市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逐步建立了规范、有效的监管工作机制,市、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监管网格体系基本健全。目前已实现乡镇监管机构和检测室建设全覆盖,每个乡镇配备多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个村确定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560多家“三品”企业每家设有1名经培训上岗的质量安全内检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格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被评为2014年泰州农业十大工作创新之一,并将在2015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作为工作创新进行大会交流。
一、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我市立足工作实际,从规范程序、明晰职责入手,近年来研究制定了《泰州市农业委员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打联动实施意见》、《泰州市农产品快速检测不合格样品处理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2014年又专门制定了《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等,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推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书二图三员四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各层各级、相关部门(科室)的职责分工、业务规范、工作程序及衔接协调界定清晰,有章可循,严格规范,长效监管机制初步确立。
二、强化行政推动,落实考核督查。2014年7月中旬,我市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现场推进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统一部署,增强了各层各级推进网格化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泰兴市根据网格化管理要求,落实各层各级各条线及有关责任人的职责分工,明确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职责交叉、协调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兴化市农业局在网格化管理中突出“四化、四推进” (突出信息化,推进监管平台建设;突出网格化,推进全员质量监管;突出规范化,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法制化,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形成了35个乡镇网格化管理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其它市区也都形成了以“一书二图三员四定”为模板,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积极争取,在财政专项经费中落实了海陵、高港两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及奖励措施,将网格化管理列入考核内容,重点推进实施。年底,市农委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全市范围评选出“十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十佳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监管站”。
三、推广监管平台,健全追溯体系。把追溯监管信息平台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网格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全面推广。2014年1月8日我市监管平台开通运行,一年来,每月印发平台运行情况通报,并抄送市及各市区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2014年平台共接收上传检测数据83301个,发布监管动态信息1360条,上传监管巡查记录3229条,已有91个乡镇监管站、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0个农贸市场、52家果蔬生产基地、4个县区检测站联网运行。有80个乡镇监管站上传检测数据在200个以上。目前,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系统研发也基本成熟,2015年上半年将正式运行。从而建立从农药购进、库存、销售,到农药使用、农药残留检测、打印二维码一条龙全程追溯监管的流程,实现全程监管。
四、落实属地管理,构建诚信体系。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属地管理,关键是监管责任的分解落实,目标是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四级管理体系,消除监管盲区。在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划分管辖范围的基础上,着重明确各层各级责任人及其监管职责、监管对象,将网格区域内的农畜水产品生产企业(基地)、种养殖大户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企业(门店)全部纳入网格监管,实现监管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在明确监管责任的同时,2014年我市继续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在“三品”企业中开展诚信等级评定管理,健全企业诚信档案,签订企业诚信承诺书,进一步增强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自律,促进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落实。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实施量化考评,并依据上年度诚信等级评定结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 对监督检查或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查出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取消或降低其诚信等级。2014年评定了56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5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信企业,并在56家A级企业中评选出“十佳诚信企业”。2013年度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中共有6家诚信企业、8家守信企业,因不符合标准而落选。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