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株乌饭树苗在无锡宜兴培育成活
去过无锡宜兴的朋友都知道,无论在当地城区的大酒店还是山区的农家乐,菜单上通常会有一道乌米饭。乌米饭作为“宜帮菜”特色菜品,其原料野生南烛树(俗称乌饭树)叶,近年来面临过度采摘等问题,资源正在不断减少。记者昨从宜兴环科园获悉,经过一年多努力,园区铜山村境内的大型花卉苗木基地里,300万株树苗培育成功,有效补充了乌饭树资源不足的现状。
在宜兴,农历四月初八是传说中的“乌饭节”,老百姓在当天有吃乌米饭的习俗。作为地方特色,宜兴乌米饭于2007年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因过度采摘、发芽率低等多重原因,近年来,野生乌饭树正变得越来越少。而人工种植移植效果一直不佳。“乌饭树是直根树,须根很少,科研单位多次培育存活率只有20%左右。”当地农林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无锡市企业九久环境公司在太湖贡湖湾承担环境修复项目,为了给项目提供植物种子资源,该公司在宜兴流转了约5000亩土地培育植物物种。九久环境公司曾多次对乌饭树展开人工种植,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技术人员发现,乌饭树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土壤污染后病毒会迅速扩散给其他树苗。每逢江南的梅雨季节,乌饭树容易引发褐斑病等多种病害,常发生树苗大量死亡的情况。
“后来,我们取山间野生乌饭树附近的土壤进行育苗,在梅雨季节安排人员全天候关注大棚内的空气和土壤湿度,以免树苗生病。”九久环境公司负责人说,经过多次病菌防治,去年终于培育成活约300万株树苗。去年底,该公司对树苗进行移植,目前移栽的树苗存活率约为80%。
据了解,乌饭树成长一般需要3到5年,目前移栽成活的乌饭树苗还需要精心种植才能成长出树叶。九久环境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前期投入较大,该公司除了制作乌米饭、黑官膳、乌饭酒等,还将利用种植基地开发采摘观光旅游线路,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