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

来源: 时间:2015-03-25 点击数:

    去年以来,兴化市农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龙头企业生产、效益稳定增长,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日益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呈现在调优中加快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资产规模不断扩张
    近年来,兴化市初步形成了政策引导企业、企业围绕产业、产业带动农民的新机制,激发了龙头企业的投资热情,促进了企业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呈现体态不断扩张的趋势。全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245家,其中国家级2家,分别是江苏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楚龙面粉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7家;泰州市级龙头企业53家,较上年增6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54.6亿元,较去年增17.7%,其中7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固定资产达393163.35万元,同比增长18.3%。江苏双蝶集团去年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条宽幅高速高强包装生产线项目。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去年新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的FD生产线,已于年初试产成功。江苏新蕾麦芽有限公司去年新征40亩土地,投资3500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新上一条5万吨麦芽生产线、1万吨原料仓库、1万吨成品库及其他配套设施等项目。江苏今世香油脂有限公司建设米糠油产品升级设备引进与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230万元新建厂房2600m2,投资121万元购置5000T油罐,投资265.3万元引进配套设备22台套;
    二、企业运行平稳发展。
    企业销售显著增长。去年72家泰州市级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或交易额)3131627.4万元,同比增长22.1%,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1亿元有18家,超3亿元8家,兴化粮食交易市场实现交易额424968.7万元,同比增19.3%,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均超90%,。企业利税稳定增长。去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07238.5万元,同比增20.5%。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新项目上马投产,利税同比成倍增长,兴化顶康食品有限公司利税增幅55.8%。出口创汇再创新高。去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出口型龙头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达10329万美元,同比增长19.67%,再刷新高。兴化市联富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同比增幅30.29%。市场拓展成效显著。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龙头企业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产地或大中城市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开设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发展农超对接、直营直供、发展网上交易,推进农产品网络直销。二是积极参加国内外产品展示展销。九寿堂”品牌产品已在北京、上海、郑州、成都、西安等地建立了直营店,品牌经营管理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顾客在逐步了解“九寿堂”、信赖“九寿堂”、选用“九寿堂”,同时该公司以天猫网为平台,积极组建营销团队,聘请电商专家制定营销方案,努力开创“九寿堂”产品销售新局面。江苏顶能食品有限公司去年在淘宝网上开设了顶能天猫旗舰店,主要销售脱水蔬菜系列、香辛调味料系列和代用茶系列产品,该公司将网络销售渠道定格为公司今后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目前已在淘宝等知名平台开设旗舰店10多家,2014年网上销售已突破3000万元。
    三、联农机制日益完善
    带动能力同比增强。兴化农业龙头企业以基地建设为核心,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联结方式,带动农户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72家市级龙头企业去年带动市内外农户64.02万户,比上年增长17.2%。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超过1万户的企业有10家。一村一品稳步推进。去年我们组织缸顾乡东旺村成功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此之前我市已成功申报一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一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位列泰州之首,全省前列。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促进了农户与农业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联农方式不断创新。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注重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了1.91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与7500多个农户签了超过市场价500元/吨的保护价收购协议,订单面积达15000多亩。通过利益联结,每亩可为农民增收3000元,每年为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是传统农业的3~4倍。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每年按期支付土地流转金,土地流转金与粮食收购价格挂钩上浮;带动农户参加组建“兴化市同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同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同心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同德水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化市古庄村计划生育协会养殖分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合作社、协会成员的收入每年递增8%左右;同时,让出让土地的农户入股,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 “红膏模式”养殖户,由红膏公司提供蟹苗、饲料,由红膏公司进行技术指导、管理,成熟的商品蟹按红膏公司的标准集中上市销售,指导、管理不收任何费用。
    四、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质量标准建设不断加强。龙头企业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据监测数据显示,7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部建立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抽检均合格,企业均已达到“三废”排放标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除流通型外都已通过了ISO9000系列和HACCP等质量认证。兴化格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拥有QS生产许可证 ,ISO9001,HACCP,Food
Safety, 犹太Kosher,清真Halal等国内外多重质量认证体系以及欧盟有机认证。企业品牌实力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多个。“大地蓝”和“泓膏”驰名商标,不但有效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激发我市龙头企业争创品牌源动力。去年兴化交易市场协助米业公司申请了省级名牌3个,著名商标1个,绿色食品2个,促进大米品牌上档次、上水平。“贤人牌”大米先后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广东等十多个大中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7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投入科技研发经费18793.24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1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除1家流通型企业外,都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去年研发投入11119.6万元,同比增15.8%,与销售收入(交易额)的占比1%以上,涌现出江苏九寿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7家省科技型农业企业。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先后与苏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高校专家教授组建大地蓝企业研发中心, 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研发机构, 2014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去年农业龙头企业运行状况来看,兴化市泰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发展活力增强,在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农业龙头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龙头企业的发展。省及我市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少,龙头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在农产品原料收购旺季,不少农业龙头企业面临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但由于政策及企业先天性的原因,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向商业银行贷款缺少有效抵押,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程序繁琐,不少企业转向门槛较低、利率较高的信用社贷款,有的则是在民间高息借贷,造成财务费用支出增加。二是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除少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生产停留在传统的加工模式上,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少,品牌杂、市场拓展能力弱,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多数为农产品买卖合同契约型,而服务型、保护型很少,合作返利型更少。同时,企业与农民签订的合同是短期的,使农民在种植、养殖方面存在后顾之忧;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变小。由于受物价上涨、加工原料成本、工人工资增加、劳动力竞争激烈,基地流转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随之上涨,销售和利润空间明显变小。五是企业出口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难控制,出口风险大,产品出口原料必须要来自企业基地,出现原料供应不足。
    因此在今后服务龙头企业工作规划中,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强化基地建设,在带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发挥龙头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力争每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本市区域内自建或联结一个生产基地。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组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发家致富,也从质量上确保了龙头企业原料来源。
    二、强化载体建设,在培大培强规模上求突破。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泰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新增泰州市级龙头企业10家;不断加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力度。一要扩大招商引资,发挥品牌效应。鼓励通过投资新办、兼并重组、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形式,整合资源,催生一批跨区域经营的龙头企业集团;二要以扶持引导为手段,激活民间资本。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一大批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三要积极培育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提升龙头企业运行质态。四要强化项目服务。为项目方提供征地拆迁,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五要完善园区功能。建设集中区冷藏、物流、公共电子商务平台、仓储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能力;六要强化政策扶持。在建设用地、财税支持、规费征收、技术支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三、强化机制创新,在带动农民增收上求突破。进一步完善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步伐,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发展、规范"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放眼长远,确定合理的利益指标,逐步建立和推行对农户的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积极倡导龙头企业牵头办合作组织和合作组织兴办经济实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将分散的农业生产整合起来,将产销加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和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通过多头多路,确保兴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幅在10%以上。
    四、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在***企业发展瓶颈求突破。对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于基地建设、开发和推广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及技改醒目的贷款需求,应及时进行项目论证,符合条件的建议优先给予安排。协调龙头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其间提供融资服务。
    五、强化上下联动,在服务工作水平提升上求突破。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利用网络营销平台作用,推进农产品网络直销;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省名牌农产品;认真梳理国家、省相关扶持政策,加强与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交流、对接,努力促进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产业化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制度,对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严格规范使用;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监测报表统计信息上报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加大产业化工作宣传力度,力争兴化农业产业化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