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平明镇“家庭农场”激发农业生产潜能
近日,一场久违的春雨过后,东海县平明镇纪荡村的“东海县田旺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秀田和妻子便迫不及待将返青的化肥抛洒在自己流转出来的200多亩麦田地里。“看现在的长势,管理到位的话,亩产1000斤应该没问题。”李秀田站在地头,望着绿油油的麦苗,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是良种,每斤比普通的小麦贵一毛钱,这样200亩地一年纯收入能突破10万元。”
前几年,李秀田凭借自己的驾驶本领,被人雇佣做一名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车,一年也就净赚5万多元。去年,他感觉司机这个职业太累,而且风险高,便通过镇政府成功流转土地200多亩,成立一个家庭农场,专心种地。
随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对外发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的信号以来,粮食产量连续二十年超亿斤的平明镇抓住这一难得有利时机,并凭借自身拥有15万亩耕地的优势,将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家庭农场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东海县家庭农场认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及时传递到农民的家门口,并组织种粮大户进行集中学习。如何尽快尝到家庭农场的甜头?作为苏南城市小学教师、经济管理学研究生、城市轮滑俱乐部创办人,安营村的段俊春在第一时间便放弃安逸的都市生活回到家乡,并流转320亩土地成立了“东海县亿丰家庭农场”。该农场主要以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种植及鱼、泥鳅水产养殖为主,在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所生产的水稻小麦等品种,以无机肥料为主要肥料,药物以微毒或低毒为主,做到无残留;所繁育的泥鳅种苗已经推向市场,土地产出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段俊春的家庭农场正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方向发展,每年创造出500万元的产值,亩均产出和经营效益比普通农户高出20%以上。谈起自己的经历,段俊春深有感触地说,“家庭农场是当前农民致富的最好抓手,通过家庭农场带领农民朝高效农业方向发展肯定会有作为的。”
段俊春的成功,让更多的人看到土地产出的价值是无可估量。“当年5月份,我们镇在全县就成立了首批4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191亩。”该镇农经中心副主任谷明旭说,为扶持家庭农场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该镇从构筑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入手,围绕优质稻米产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先后打造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区和粮食高效生产示范区。同时,制定了政策解答宣传材料,从户籍、土地性质、申报主体、合同期限及鉴证等八个方面,对有关操作规定作了进一步细化,在发展过程中,确保办一家成一家,确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获得省“示范家庭农场”的平明镇强春种植家庭农场场主马强春也感受颇深。他流转土地380.7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和销售。拥有收割机1台、拖拉机1台、插秧机3台,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产品主要销往周边省、市、县等地。由于该农场的所有水稻栽插全部是机插秧,对周边农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亩均产出和经营效益比普通农户高出20%以上,为全镇的农业经济增长“添力加油” 。
目前,平明镇先后成立了20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达到了4713亩,全县乡镇级第一,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我们将着力推进土地流转,让耕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让农业真正走上一条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来更好地保障农民收益。”该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王祥兵谈起下一步发展时说道。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