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成为如东首个无户种田村 全村5200亩耕地全流转

来源: 时间:2015-04-08 点击数:

    6日下午一点半,60多名如东县栟茶镇江安村村民来到瓜果蔬菜高效栽培区大棚,分头做农活。村民张美梅说:“从今年开始,我们村没有一户种田了,土地全部流转给了能人,我们就在园区上班,月收入2400多块钱。”

  2010年开始,江安村在全县率先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到去年底,926户的5200亩耕地全部流转出去,建成瓜果蔬菜高效栽培区、特种水产养殖区、优质稻麦生产区,村营收入也从5万元跳到63万元。

  种田年年种年年亏

  江安村位于如东县西北角。在村民顾勇美的记忆里,江安曾经是个“野鸭儿荡”。过去这里是荒海滩,围垦以后盐碱地含盐量一直很高,即使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稻谷的亩产量也不会超过300公斤,麦子产量过不了100公斤;遇上雨水多的年份,便是一片汪洋,颗粒无收。

  种田年年亏本,在家坚守田园的老农们还是舍不得丢下一亩三分地。在他们眼里,土地就是命根子。

  土地集中发展高效农业

  “农民最讲实惠,他们尝到流转土地的甜头,才会把种不出财富的地流转出去。”走南闯北的农机大户杨幸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一直谋划富民强村的对策。

  把土地集中到大户手上,发展高效项目农业。杨幸理清思路,开始招商引项目。2009年秋天,他把果蔬规模种植大户叶义明请到村里考察,看到农户住宅按线建设,成片的土地流转进来,经过平整就是连片种植的理想之地。叶义明当场拍板,在江安建设千亩瓜果蔬菜高效栽培园区,所用雇工全部选用村民。

  “土地流转出去,不担任何风险,租金和常年打工是多赚的钱。”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用身边的事例说服600多户舍不得丢地而赚不到钱的村民。“最难做的工作还是平坟复耕,让大中型拖拉机下田作业,我们也磨破了嘴皮子。” 3年来,杨幸和5名村干部为了流转土地,白加黑地奔波,委屈也受了不少。每当看到一片片农田种上了高效经济作物,村民喜笑颜开地数着票子,杨幸说:“这时候,请腰包鼓起来了的村民一起帮我们去做工作,原来坚决不让地的村民就很容易被说服了。”

  去年秋冬,随着最后4个组600亩地流转出去,江安成为如东第一个没有农户种田的村。

  招商诚意打动种田大户

  “我第一次来江安村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一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二是杨幸书记发展高效农业的诚恳态度,最终还是杨书记的诚恳打动了我。”在江安承租土地增加到1700亩的叶义明告诉记者。

  “西瓜运输最怕颠簸,这样的路,西瓜破损率至少达到40%。”面对叶义明的担心,杨幸拍着胸脯说:“你放心,这片土地的基础设施保证在项目实施前配套到位。”杨幸说到做到,土地流转到哪儿,平整到哪儿,沟渠路桥也建到哪儿。叶义明开始建大棚时,排水不畅,杨幸带着一班人苦战10多个昼夜,把丰产沟挖到二级河。

  这几年,江安村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项目投入千万元,新建车口、农桥、水泥路、硬质渠,架设电力线路,形成路通、能灌、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来江安之前,一车装载14吨西瓜运到上海破损率达20%以上,而在江安村的水泥路直接上临海高等级公路,破损率不到1%,开到上海只要3个多小时,亩收益增加1600多块。”东台种植大户顾长安道出了20多个外地种植能手来江安发展高效农业的心声。

  基础设施配套齐,种养殖户科技投入大。去年,江安村瓜果蔬菜高效栽培区亩产出效益达1.2万元以上,特种水产养殖区亩效益超过1.5万元,优质稻麦生产区产出效益是一家一户种植的3倍多。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