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70余地方标准 护航农业生产
清明前夕,花卉市场上菊花俏销,但是在华东知名菊花生产基地的无锡江阴顾山红豆村,作为主打品种之一的白菊却不见踪影。“工作人员才把小苗插到地里,要到7月才能产出。”红豆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夏收的品种叫“白扇”,与秋天产花的“神马”主要出口到日韩地区,单株售价可抵国内同类产品的3倍。“日韩对于进口农产品有着极高的品质要求,红豆村白菊品牌得到当地市场认定,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所实施的标准化生产。”据介绍,江阴市《单头白菊生产技术规程》就由该合作社牵头制定,实施标准化生产后不仅“出花量”提升,而且花形和色泽等均进一步优化,亩均效益可达到五万至六万。
如何田间管理才能高产?禽畜如何防疫才能减少病害?水产生长需要怎样的环境指标?……在破解这些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性问题时,江阴以类似于工业制造的“标准化”模式作为突破方向。“江阴人多地少开发强度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管理力求精益求精是必然的选择。”江阴市农林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70余项,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区4个,标准化对主导农产品的覆盖率达到90%。
“种植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参考。”璜土葡萄种植大户戴志兴告诉记者,该镇葡萄种植户有1400多户,以前也曾有过“各自为战”的散乱局面,种植技术参差不齐,而推行标准化生产无异于一次方法和经验的推广和普及,为统一产品品质创造了条件。据介绍,去年该镇葡萄销售收入超过了1.5亿元,其中“阳光玫瑰”、“醉金香”、“金手指”等近年来栽种的品种在市场上有着极佳的效益。
记者发现,江阴的这些地方农业标准中,像璜土葡萄一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种类占据了不小的份额,比如长江三鲜养殖基地就承担了13项,其中还有好几项是“省标”。“拿鲥鱼养殖来说,我们承担的温室越冬、鱼种转移等几项技术规程,目前不仅在江阴,还被省内周边地区的养殖户广泛应用。”养殖基地负责人认为,随着技术的推广和传播,作为标准制定方的单位,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品质认证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类似于工业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更强的“话语权”。
据介绍,江阴对肉鸽、肉鸭、园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肉鹌鹑、万顷良田等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户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种苗供应、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记录、统一产品检测、产中和产后服务。而标准化管理,使得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放大。据统计,目前江阴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个数达到380个,农产品中拥有“华西村”、“中粮”、“吴大娘”3个中国驰名商标,“苏威”牌鸽蛋等江苏省名牌产品,此外,“胜水”牌河蟹、“申港”牌江鲜、“金湖肉鸭”等也打响了江阴现代农业的品牌。据初步统计,江阴市3万多加入标准化行列的农户,去年户均增收1500多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