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农民冬季不再“闲” 人均“忙”到四五千
春节前后,本是农闲季节,可在射阳县的塑料大棚和许多农户家中,却是一派繁忙景象。这是射阳近几年深化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新变化。
射阳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过去,除了外出打工,许多农民一到冬闲就没钱可挣。这几年,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把目光转向“冬闲”的农民。从2013年开始,先后投入2100万元,在西部的陈洋、海河等镇沿“四长”线公路建起了2万多个塑料大棚,占地近4万亩,种植黄瓜、西瓜、草莓、青椒等反季节果蔬,并成立了16个专业合作社,吸纳2万多农民投入“冬忙”。
这样,过去“冬闲”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天收入五六十元,春节前后3个月每人可“忙”到5000元左右。一些通过打工学到新技术的农民又产生“裂变”效应,自己承包大棚当老板,带动周围农民致富。海河镇六份居委会郑立东一家承包了26个大棚,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源源不断销往沪宁苏锡常等大中城市,仅元旦至春节期间就赚了20万元,还让左邻右舍20多户农民在家门口挣钱。
射阳年产百万担芦苇,还有大量蒲草、稻麦秸秆和玉米叶,可这些财富过去一直只是“草”,农民连烧锅也懒得使用。每年收获季节,全县上下都为秸秆禁烧伤透脑筋。
2012年,射阳县农业资源开发局投入110万元,在合德镇桃园村建起了芦苇草编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在冬闲季节用秸秆手工编织窗帘、工艺墙纸、秸秆工艺画及其他草编织品等系列家装饰物,农民既可以到合作社车间上班,也可以把秸秆领回家中编织,现已注册江苏桃园家饰有限公司,下设16个分公司,辐射周边10多个乡镇和山东郯城1万多农户。仅此一项,每个农户在冬闲季节可“忙”到四五千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