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做出惠农大文章

来源: 时间:2015-04-16 点击数:

    “小农水”做出日前,在江宁街道大庙社区林角附近,村民王则明从刚修建好的渠堰里打水浇灌小麦地。对王则明而言,今年轻轻松松就让几亩小麦喝上了“营养水”,无疑是件开心的事。“小农水”像滴滴甘露滋润着灌区的每寸土地,也沁入了庄稼人的心田。
    站在田埂高处放眼望去,凹形沟渠纵横排列,蓄水塘堰修葺一新,清澈的河水直通农田。坐在田埂边上,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生机盎然,王则明打开了话匣子。“种田最怕没水灌溉,去年8月份一连十来天没下雨,村里的500亩农田都遭了殃,我的三亩水田只好改成了旱田。”王则明说,以前都是农民自己动手凿的土渠,渗水十分严重,往年一到旱季,水塘里的水只能流到附近的农田,他家的田里经常缺水。自从村里有了硬质化水渠,“小农水”流到了自家的农田,王则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来年,我家田里也可以种水稻了。”
    “打工的回来了,外地的老板也来了,种田搞起了产业化经营,我们也跟着富了起来。”王则明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推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很多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和外地老板纷纷赶来,承包了大片田地,从事大规模高效农业种植。“以前一亩地的租金是300元一年,现在没有500元一年怕是租不到了。”王则明说。农田水利建设让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亩小麦少说也能增产50斤呢!”看着眼前这三亩多麦田,王则明心里盘算着。
    蓄水有塘库,灌水有沟渠,提水有动力,排水有泵站,农田水利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动力。看着农民洋溢在脸上的喜悦,江宁街道水利站的工作人员们干起活来更有劲了。近日,在江宁街道上湖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忙着整修沟渠、改造田土。水利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江宁街道将投入近1亿元建设民生水利,涉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王小河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翻水线改造工程等。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