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香里说丰年
这里是花的“海洋”,梨树上密密匝匝的白色的梨花构成白色花海,一股淡淡的清香随风而至,沁人心脾。梨树下散养的鸡鸭鹅追逐嬉戏、捕食啼鸣……这是4月11日下午记者在海河镇华北村黄金梨生产基地采访时看到的生动图景。
该基地是一个集时令鲜果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世外田园”。每到春天梨花盛开的时节,数以千计的来自县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取景拍照,品味农家乐趣……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华北村黄金梨基地已成为海河镇农业的一张新名片。
该基地的负责人陈海梅正在梨园里忙碌。她告诉记者,这些日子她忙得“团团转”:一方面要对梨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和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行对接……空余时间,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她从挎包里掏出一本关于梨树栽培和管理技术的书籍说,过去什么都不懂,现在成了一个“新型农民”,只有把这方面的知识补上了,经营和管理才能科学高效。
临近的梨园传来一阵阵笑声,原来是几个农民正在给梨树施肥。只见梨树林里生机勃勃,去年栽种的梨树苗已经有一人多高了,绿叶缀满枝头,细细一看,还有淡绿色的小梨果隐在叶间。
该村三组村民陈素芳系着围裙,正在给树根施肥,梨树林里弥散一股鸡粪的味道。
“怎么会有这种味道?”见记者疑惑,陈素芳说:“要保证梨果的品质,生产有机黄金梨,只能施有机肥,现在已经用去30多桶有机肥了。”
“在这里做工感觉怎样?”“在这个梨园我每年能赚到不动手就拿到几千元钱,去年每天能拿到80块钱,今年90多块了,感觉就像捧上铁饭碗。”对于陈素芳的说法,在一旁施肥的孙红明等村民也都笑呵呵地表示认同。
陈海梅的丈夫、镇农技中心技术员徐乃春正在指导几位农民工给梨树上的梨果套袋。据徐乃春介绍,套袋后的果实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生态地生长。袋子是牛皮纸的,外面涂了一层蜡,打药的时候药水打不到里面,果面上几乎不沾残留的药物;另外套袋的黄金梨因为光照少,糖度要比没套袋子的低。
“目前,我家50亩梨园每年产量一直保持在15万斤左右,每公斤黄金梨销售价格在5元上下,每年获纯利30万多元。不是吹牛,我家长的梨果很畅销,去年中秋节,苏州的一个老板打电话向我要150箱的梨果,可是我手头没有货,当时就回绝了。”说到这,徐乃春很惋惜,“10月份,这里的黄金梨就能上市了,我打算举办个采摘节,让城里人来这里采摘品尝,放松心情、亲近自然、休闲度假。”
对自己一手打造的黄金梨基地,陈海梅有着更美好的期待:“下一步,我计划筹办农家乐园,形成射阳新的旅游景点。辐射周边地区,扩大生态基地的规模,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我们还打算投资黄金梨深加工项目,构建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体验的全产业链,增强黄金梨基地竞争实力,提升黄金梨的品牌形象。”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