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村土地流转带来“三赢”
近日下午,无锡宜兴芳桥街道金兰村村主任吴志强在办公室里一边打电话催问新购置的两台中型拖拉机何时到货,一边整理手上的土地流转合同,十分忙碌。
“眼下忙春耕,有几家农户又来村里谈土地流转,我正好把这些流转合同整理一下。”吴志强指着土地流转合同对记者说,六年前村里开始进行部分土地流转,到去年大规模依法流转完成,现在村委会成了这些田地的管理方,统一安排人手播种、施肥、灌溉,流转田地的农户们不用劳作,每年还能领一笔“工资”。村民们都觉得,村里土地流转后,实现了“三赢”。
一赢:秸秆打包处理顺当当
“秸秆禁烧工作在前几年我们很头疼,晚上巡查到11点多,还有人偷偷摸摸地烧,土地流转后,村里统一将秸秆打包处理,根本不需再巡查,省心多了!”说这话的是金兰村工会主席、今年58岁的史全华。
史全华也是村里的田管员。他说,自从农户的土地流转给村里后,村干部都当起了“田保姆”,这份多出来的工作,他们干得十分乐意。因为,金兰村村委会规定补助每位田管员每年50元/亩的管理费,还设立30元/亩的绩效考核奖。这项规定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个个当得尽心尽职。“我负责4个组共300亩土地,要是管得好,光这一块,我一年就能拿到两万多元呢!”史全华高兴地说。去年检查秸秆禁烧工作时,金兰村更是连根草都没烧着。目前,金兰村共有5名本村的田管员,平均每人负责约300亩田地。吴志强算了笔账:这笔增加的“田保姆”工资不仅没有造成村里“损失”,反而还促进了亩产增值。
二赢:村民不用劳累照拿钱
今年64岁的村民徐洪芳种了一辈子田,没想到自己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后,非但不用种田,还能每年领上“工资”,这可把他乐坏了。“说实话,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了,年纪大的留守在家种田,但人累亩产却不高。我们都对土地有感情,不种怕把田荒了,给别人种又不放心。”老徐坦言道。老徐说,很多村民都有这样的担忧。但自从他们把土地流转给村里后,这种担忧彻底消除了。“以前自己种,累死累活也没几个钱,现在村里统一推行机械化种植,亩产比我们自己种高多了。我们不用种田还能领到钱,人轻松又没损失,真好!”老徐说,他现在经常去城区儿子家住住,享受晚年生活。
吴志强信心百倍地说:“现在,全村85%的土地、2000多亩流转到了村里,如果今年收成好,我们准备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三赢:灌水员不再是苦差事
众所周知,农村灌水员这行当可不好做,碰上散漏田得听得进埋怨,灌水时下区田的农户还常责怪灌水员偏心,为何苗是一起种的,上区田前几天就灌水,下区田却要晚上两天?这些都让灌水员叫苦不迭。但自从土地流转后,金兰村灌水员不再叫苦抱怨了。
孙福才是金兰村的“资深”灌水员,说起以前做灌水员时的苦楚,老孙说,百姓百姓百条心,要让他们满意,得一个个伺候好,可那么多农户,哪能个个都顾及呢?如今,他和其他8个灌水员一样,由以往为多名农户服务变成了只为村里服务。老孙满脸笑容地说,以前碰到灌水时,灌水员们都不高兴,很多人有畏难情绪。现在活好做多了,大家干活和劲头也足了。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