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区现代农业步入高效富民新常态

来源: 时间:2015-06-08 点击数:

    每年的茶果盛宴以茶叶、杨梅开启,事实上杨梅、醉李、葡萄、茶叶为代表的特色茶果业,已占滨湖区农业总产值的50.3%,已成为该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传统作物“成熟”的同时,花卉苗木、中草药、食用菌等新兴产品正在“蓬勃生长”,共同推动了该区优质农产品种植比例达95%以上——该区现代农业日益步入结构多元、特色彰显、高效富民新常态。
    一颗杨梅,开启滨湖果品季
    雪浪山148株古茶树为清代康熙年间栽种;杨梅在1000多年前已扎根滨湖;大浮醉李享有“太湖绿宝石”之美称;胡埭、山水城的水蜜桃种植历史也有上百年……,这些风味独具的滨湖特色茶果,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无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每到六月醉李、杨梅成熟期,大浮、马山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凭借便利的地理区位、优美的山水风景,周末工作之余与亲友自驾游滨湖,体验农家采摘乐趣,品尝特色时令果品已成为更多市民业余最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
    到地里看看,大浮醉李渐渐透出丝丝清香,马山杨梅也日渐红艳诱人。这些都预示着:滨湖果品采摘季即将到来。据了解,今年,山水城醉李、杨梅长势较好,产量预计较去年持平,大浮地区醉李预计6月9日可采摘,杨梅预计16日左右上市,山水西路沿线大浮社区、南段吴塘社区,盘龙路南北嶂社区以及山水东路南段西林社区沿山地区果品量多质优,龙寺生态园、红沙湾生态农业观光区、桃李梅果园、阿斌家庭农场等也是采摘的好去处。马山杨梅分布于古竹、群丰、桃坞、耿湾、万丰(龙头)、和平、檀溪、嶂青、西村、阖闾各社区,及慕湾生态园、踏青农庄等农业园区内,今年产量预计较去年略减,由于前期气温适中,杨梅生长情况良好,利于营养物质积蓄,品质预计将有所提高,成熟期预计在6月13日左右。
    果实背后,凸显农业新常态
    滨湖区自古便是享有盛誉的茶果之乡。随着初夏枇杷、醉李、杨梅的上市,夏季的水蜜桃、葡萄、秋季的柑橘、芋头,冬季的草莓,各色果品将接连不断为市民带来新鲜的时令滋味和芬芳的田园气息。
    树上结的是致富果。据统计,近两年马山杨梅种植户平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超过10万元的种植大户已达到40余户,最高的年收入近20万元。目前,以杨梅、醉李、葡萄、茶叶为代表的特色茶果业占滨湖农业总产值的50.3%,已成为滨湖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果香”也要会吆喝,是滨湖区农业发展中的新思路。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壮大滨湖特色茶果产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滨湖区及相关街道、农业协会十分重视滨湖特色茶果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目前,“大浮杨梅”、“无锡毫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大浮地区取得了“国家级杨梅示范区”称号;马山街道以杨梅产业为特色,已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大浮杨梅”、“马山杨梅”获评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大浮醉李”获评无锡市名牌农产品。
    与此同时,滨湖区及相关街道、协会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通过各类媒体等广泛发布采摘信息;鼓励支持各农业园区筹备茶果采摘旅游项目;通过媒体平台组织消费者开展采摘活动。2014年开始,滨湖区连续组织了两届“现代农业系列活动”,通过茶艺节杨梅采摘仪式、“双虹”葡萄节,及果品亲子采摘活动、无锡市全民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消费者走进山水,亲近农业,充分展现“杨梅之乡、花卉之都、休闲绿洲、生态滨湖”的独特魅力。
    未来农田,都市休闲后花园
    未来农田,绝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沃土,更承载着新的使命。从滨湖区农林局获悉,滨湖现代农业将紧紧围绕“最美湖湾新城”建设目标,按照“环太湖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导向,以做强、做精特色优质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花果名茶胜地、养生休闲胜地、生态智慧基地、农业体验高地,全力打造无锡都市农家休闲后花园。
    一是写好“融合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滨湖区将不断探索农产品深加工,依托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研发力量,发挥灵山食品、马山黄酒等加工企业作用,小规模尝试杨梅酒、葡萄酒与精品旅游农产品相结合的生产、销售道路,延长销售期,提升附加值。滨湖区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将依托现有资源,融合吴文化、佛文化、民族工商文化、太湖山水文化等地域文化,挖掘文化底蕴,积极引导农业从单一农业生产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转变,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各种平台组织丰富多样的农事体验活动,引导消费者参与茶果种植、收获、加工全过程,切实为农产品增加文化附加值、休闲附加值,不仅提供使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也提供让人流连的田园风光和休闲服务,以一产、二产、三产创新融合带动滨湖传统农产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是写好“创新篇”——构建立体销售渠道。农产品不易储存、农民的销售理念相对传统、农村分散物流成本较大,是滨湖农产品从田头走到餐桌的三大障碍。特别是,杨梅、醉李等果品销售期短,休闲采摘的销售方式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因此,构建高效、稳定、多元的销售体系,将有利于解决因天气不佳导致的果品滞销问题。未来,滨湖区将根据农产品的特性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区域农产品供货资源。由此依托电商平台,探索农产品销售与“锡货网上行”联农优品、手机微信平台对接途径;进一步拓展“缤纷五果”、“原始口粮”、小区临时销售点等实体销售终端;以耐储存、耐运输的产品为切入点,扶持时鲜果品冷链运输,逐步建立线上线下销售体系,打造农产品生产者联接消费者的服务平台。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