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走出双赢之道

来源: 时间:2015-06-18 点击数:

    “220条太阳鱼发往上海,130条鸭嘴鱼发往苏州……”这几天,无锡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水产养殖户殷士杰忙得不亦乐乎,除接待游客垂钓外,还要安排珍稀水产品销往沪宁线上的酒家。“养殖面积没增加,但由于养殖品种日趋高端,生意越来越红火。”10多年的水产品养殖生涯,殷士杰如今虽忙但很快乐。
    水产养殖面积由1500多亩缩减至1200亩,减少约15%,渔业收入却增长2倍,这一减一增之间,折射出的是谢埭荡村新一轮创新发展的魅力。村党总支书记杨玉兴介绍说,据省海洋渔业局日前考评,该村养殖水面水质均属优良,亩均渔业纯收入达9000元,整体养殖水平领先全省,成功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赢”。
    前年,谢埭荡村获评省“最美乡村”,如何让村民们有更多“获得感”,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头等大事。该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态布局,因地制宜继续做优“水文章”。
    作为专业渔村,水产品养殖是谢埭荡村渔民主要收入来源。按照新一轮生态发展规划,该村必须拆除以投喂饵料为主的网箱养殖,控制水环境污染。这就意味着养殖面积的“缩水”。如何弥补由此造成的歉收,谢埭荡村将发力点锁定在高端养殖上,引导渔民由“粗放”转向“精养”。2013年,该村在中国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支持下,相继引进鸭嘴鱼、太阳鱼、红鲷和中华鲟等6种珍稀鱼类进行试养,全部获得成功。如今,这些珍稀鱼类已扩大养殖至该村四分之一水面。“过去养殖鲢鱼、鲫鱼等普通家常鱼亩均收入不过3000元,现在养殖这些珍稀鱼类销路特好,亩均收入至少翻番。”殷士杰介绍,又由于采取洁水养殖,这些珍稀鱼类“身价”更高,现在基本论条卖。
    靠水吃水,谢埭荡村善于将“水文章”做到极致。随着前来观光旅游的市民不断增多,该村适时引导渔民发展渔家乐。几年间,谢埭荡村相继开辟出风情渔家、快乐老家等4个渔家乐区域,并推出水产品垂钓、湖荡泛舟等活动项目。500亩水面的国际垂钓中心,已成为锡东地区最大的垂钓基地。“全村已建成三星级以上渔庄(农庄)8家,其中和畅园渔庄成为全市首家涉外‘渔家乐’。”杨玉兴说。眼下,渔家乐已成为该村支柱产业之一。
    初夏时节,漫步在浓荫匝地的谢埭荡村,大小鱼塘内碧波荡漾,闻不到过去因水质富营养化而散发的腥臭味,鱼塘四周众多垂钓者正在全神贯注地钓鱼,不远处的湖荡上游客们正在尽兴泛舟,还有渔民吹着哨子起网捕鱼,宛若一幅生动纯朴的渔乡风情画。“过去仅靠单纯养鱼卖鱼一年收入四五万元,如今改由游客垂钓了,一年收入有十几万元了。”为每位垂钓者递上一瓶“农夫山泉”,“渔老大”朱雪福笑容灿烂。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