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推进壮村富民三年行动
日前,洪泽县岔河镇张马居委会食用菌项目现场,60栋钢架菇房骨架已经竖起来。该镇领导介绍,这是洪泽县实施强产壮村富民工程的一个点。这个点规划了200亩200栋菇房,第一批60栋菇房6月份投产。
2014年初,洪泽县出台了加快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实施壮村富民三年行动。县财政每年拿出800—1000万元扶持专项资金,用于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配套、贷款贴息和表彰奖励,鼓励村级组织、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镇工业集中区、村级创业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致富。
挖掘资源 一产兴村
高良涧镇大管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无区位优势,村集体一直负债。去年,该村将原来废弃的池塘整改成了100多亩鱼塘,承包给了该村养殖大户,仅此一项一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岔河镇施汤村五年前负债63万元,新村委会班子在“农”字上做文章,努力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金。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如今的施汤村拥有环保部认定的国家级有机稻米生产基地、61个种养殖大户、1个开票销售4800多万元的龙头企业。去年村集体收入56.8万元,比上年增加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
近年来,各村充分挖掘集体土地、水面、圩堤等资源,通过开发改造、重新招标发包、整理复垦等方式开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集体收入。2014年全县村集体通过开发资源增收176万元, 45个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中,19个村甩掉了经济薄弱的“帽子”。
招引项目 二产强村
曾经负债38万元的东双沟镇宋庄村,去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主要得益于引进项目带动发展。市农业龙头企业正风米业占地20多亩,厂房6000平方米,年销售8000多万元,带动40多名村民就业。
村党总支书记杨怀虎介绍,起初,他们用“化缘”来的资金盘活学校、老庄台等闲置资产,出让租金是村里收入的“第一桶金”。这笔钱少部分用于急需改善的道路、环境等配套设施建设,大部分用在村级创业点上,吸引更多的人在村里办企业。这个村级创业点现有7个企业,去年实现税收630万元,解决了200多农民就业。
对经济薄弱村,由县四套班子各挂钩一村,安排结对帮扶部门,从资产盘活、项目培植、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去年,有20家帮扶部门帮助经济薄弱村向上编报项目,争取到位资金253万元;19个帮扶部门为挂钩村引进了二、三产业项目;15个部门帮助挂钩村注册了总部经济项目,入库税收140万元,返还到村21万元。
发展商贸 三产壮村
该县要求挂钩部门努力帮助挂钩村发展商贸服务业,让挂钩村长期受益,帮助村集体增强“造血”功能。县委政法委为东双沟镇董集村招引的洪湖湾酒店前不久刚营业,生意很红火。政法委同志介绍,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今年税收返还将为董集村增加收入10万元。
该县还积极鼓励帮扶单位支持村居购买商铺门面、兴办农家乐、渔家乐等,发展村级商贸,实现长久收益。去年,全县村居购买商铺712平方米,年增租金3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