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农机合作社发展量质并举
今年上半年,淮安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85个,总量达786个,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社15个,省级农机示范社3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夏”抢收抢种的主力军、新机具示范推广的先行者 、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今年以来,该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上水平”之年发展要求,立足“谁种地、种什么、怎么种”的现实需求,大力实施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创新运行发展机制,着力构建农机服务体系,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
加强主体培育。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采取土地、机具、资金等入股方式,充分整合现有辖区农机、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大力组建农机合作社。同时,兴办农机合作联社。引导合作社在依法办社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走多样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鼓励不同类型的合作社进行生产要素整合重组,上半年组建农机合作联社12个,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并且,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帮助有一定经营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合作社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按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标准,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市叫得响、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农机合作示范社,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示范辐射功能,实现整体推进,打造服务品牌。
注重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积极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个人投资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秸秆还田、购机补贴等项目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今年,该市组织实施省、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0个,争取财政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扶持合作社开展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为缓解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市农机部门主动加强与民生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金融保险机构合作联动,对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开展农机抵押、金融授信、政策性保险等服务试点,联合人行淮安支行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机合作社专项融资对接会,帮助22家农机合作社争取贷款1938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制约。
强化机制创新。首先,优化发展方式,全面推广“托管式”、“订单式”、“五统一”作业新模式,积极探索“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服务新机制,大力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租用、入股、托管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开展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近300家,作业面积占农机作业总面积的55%,累计流转土地34万亩,其中流转土地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四联”农机合作社6家。其次,延伸发展链条,加快推进农机合作社服务环节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领域由机械作业向农产品生产经营拓展,积极支持合作社创建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市合作社拥有产品商标31个,以项目为引导,在每个县(区)打造2-3个区域性粮食烘干基地,保障粮食丰产丰收。再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鼓励合作社引进、试验、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注重加强对合作社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理事长的能力提升培训,大力支持合作社承担重点区域农机作业任务,积极争取国土、规划等部门帮助化解合作社用地难题,扎实推进江苏清拖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淮安分公司等企业与合作社开展结对共建,努力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