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戴南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坚实

来源: 时间:2015-07-28 点击数:

    以“中国不锈钢名镇”闻名全国的兴化戴南镇云集了1200多家企业,戴南镇近年来不仅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农业也迈开了坚实的转型步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戴南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出台“以工哺农”好政策
  几年前,戴南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农民“捆绑”在有限的耕地上,企业出现“招工难”;另一方面,农村出现了“年轻人不会种田、老年人种不动田”的现象。
  戴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必须学人之长,创己之新,参考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结合戴南的实际,把这一问题放到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创新以工哺农城乡统筹模式这个大背景中去解决。”
  镇党委政府经调研后决策:鼓励能人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进程,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致富和和农业转型升级的双赢。
  2011年底,戴南出台文件规定,凡连片种植达300亩以上的农场或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村,农业合作社买农机、建机库或粮仓等均享受相应补贴。
  以工哺农的新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经济能人投资兴办现代高效农业基地,不仅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更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以发根农业合作社为例,40多岁的周巧根是戴南镇冯田村的能人,以前在上海等地做建材生意,2011年戴南推广土地流转后,精明的他看准了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回村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购置了插秧机、烘干机及一批辅助设备,办起了发根农业合作社。这几年,周巧根收成不错,而他同时也回报合作社员工,每年都发年终奖,最高者拿到了万元。
  为土地流转设立两道“门槛”
  好政策的效应不断发酵,取得“好收成”的合作社更成鲜活榜样,戴南镇内外,企业老板投资农业的热情纷纷激发,农民合作社数量快速增加。
  在此形势下,为防止农业合作社“虚胖”或有名无实,2013年初,戴南新砌了两道门槛对投资者进行优选。
  “不是有钱就能在戴南流转土地。”戴南人更强调土地流转发展与规范并重,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
  首先是要求资本主要投向粮食种植业,即“禁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农业生产根本资料,故戴南规定土地流转后必须从事农业生产,不能假借土地流转名义改变农业用途。戴南将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这是站在粮食安全角度的战略考量,也是戴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
  其次,戴南要求新投资的农业合作社必须懂管理、有经验、会经营,并对土地怀有感情。
  也就是说,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规范,须引入懂农业技术、会统筹生产、能市场运作的人才。同时,由于农业回报相对较慢,投资者还须有耐心,对田地有深厚情感。为此,戴南目前细化了一套考核体系,包括10项指标。
  戴南人强调,他们着眼的是农业10年、20年之后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他们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合作社人员培训等活动。
  “反担保”巧解合作社贷款难
  农村投资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农业合作社在投入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后,往往手中结余资金较少,限制了其采购农资、大型农具的能力。
  在戴南,蓬勃发展的农业合作社在谋求进一步做大做强时,不少也碰到了资金“坎”。
  “在工业企业贷款尚且普遍困难的大背景下,农业本来就属于相对弱势的产业,农民合作社因为投入大、风险高且缺乏有效抵押物,所以它的贷款必须提供担保。”银行业相关人士坦言,靠农民合作社自身找担保,那是相当困难的事。
  面对困局,戴南镇通过建立政府、农民合作社、惠农担保公司、银行“四位一体”的合作社融资新机制,突破了农民合作社贷款难的瓶颈。
  一方面,镇里依据承包面积、资产及经营、资金需求等情况,确定了全镇50多家合作社的贷款建议额度。
  另一方面,镇里引导诚信度高、经济实力强的能人成立惠农担保公司,收取低额手续费,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
  这里“隐藏”着一个关键环节—担保公司为何敢承担风险?这正体现了戴南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智慧:巧妙地把相关合作社享受的“每亩350元补贴”拿出来,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而对于银行来说,有了政府和担保公司的“双保险”,戴南农民合作社成为其低风险的优质客户。据悉,兴化农商行专门为戴南农民合作社量身定做了新的金融产品“农田流转融资宝”,合作社不仅可在2年内随借、随还,还享受利率优惠。
  成立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戴南仅粮食专业合作社就有86个,家庭农场也达到51个。
  随着土地种植快速规模化,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农机需求迅速上升,但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普遍遭遇“购机难”瓶颈。
  原因之一,不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组建时间不长,经济基础还很薄弱,无力购置大型农机具;原因之二,就算买得起,一年也用不了几天,会造成资金积压。比如一台大型拖拉机要10多万元,满打满算一年也就只需用15天左右。
  于是,将土地流转搞得红红火火的兴化市戴南镇,又推出了新动作:成立该镇最大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常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据悉,这也是当下泰州市乡镇规模最大的提供耕植、播种、栽插、植保、收割、烘干、仓储等一条龙服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这当中,戴南人敏锐地抓住了一个关键节点:泰州市委市政府将2013年定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年”,戴南成功申报市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50万元资金。戴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机遇,决定组建大的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为粮食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解决“成长的烦恼”。2013年10月9日,多方遴选的当地6位能人入股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第二天,大家就直奔常发集团选购农机。前后短短20天,总价值1500万元的机库、设备等就全部到位。10月29日即正式“开张”,接下了第一笔业务。
  专业化服务做活“土地文章”
  为迅速普及水稻机械种植技术,戴南镇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契机,推出了一个“秘密武器”—将粮食种植合作社的奖补资金与机插秧推广应用考核相联系,也就是说,凡是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种植的合作社,镇里每亩补贴350元,这笔补贴与机插秧的实际面积相挂钩。
  另外,农民购买农业机械除享受省市补贴外,镇里还有补助;同时,300亩田以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插秧机、烘干机、拖拉机等,其贷款享受政府贴息,利息由兴化市政府买单。
  目前,戴南镇拥有高速插秧机165台,今年机插秧面积4.21万亩,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80.9%,涉及全镇31个村,全镇近200个种植粮食的农业合作组织机插秧覆盖率达100%。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机插秧苗质量,戴南还组织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集中育供秧,推进育供秧和机插相配套的专业化服务。为确保机插秧的质量,全镇实行水稻品种、培育秧苗、技术规程、秧田管理、机械插秧、收费标准“六统一”。机插秧集中育供秧专业化服务面积达到85%,预计全镇机插稻亩均节本增效可达130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