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高沟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结硕果
自2011年高沟镇开展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到2014年5月高沟镇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四年的努力,终于结成了正果,它标志着高沟经济、社会、生态正步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正轨。
机制全配套,创建工作氛围十分浓厚。高沟镇结合省级卫生镇、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把创建工作作为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惠民利民的实事工程来抓,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到位,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按照生态乡镇的建设标准,把生态乡镇创建任务纳入高沟镇城镇建设规划中,提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总体目标、年度目标、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具体措施、责任主体、考核办法等,确保了创建工作在责任、制度、标准、时间、考核等方面全到位;二是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工作日程。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动员大会和多次专题会议,认真布置落实。每周一过堂、每月一考核,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三是把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全年工作目标,纳入年终考核,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建立了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五是基础工作常抓不懈,狠抓创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镇电视台、网站、橱窗等平台,强化创建氛围营造,广泛宣传创建意义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大群众的热情度、参与度、主动性十分高涨。抓好环境规划、创建标准、创建程序等内容培训及村级保洁员培训,拓宽宣传途径,形成了政府、群众齐心合力、齐抓共创、共克目标的良好氛围。
示范带动强,创建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创建工作中,高沟镇确定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强化宣传发动基础上,突出抓典型、抓示范、抓亮点,挑选许庄、三丰、常园、高南等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单位,搞出样板、打出牌子,然后通过开现场会、参观调研等形式,做到成熟一块、巩固一块、推广一块,把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同时,挑选今世缘大道、淮高路等突出区位,设立创建示范点,实现了示范村、示范社区、示范地段、示范户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各类典型示范不断涌现,推进了全镇创建工作快速、高效、有力、有序开展。
编制规划精,创建工作实现整体联动。该镇把生态创建作为一项长远的、群众的、持续的工作来抓,克服应付思想和急功近利,把生态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生态环境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立足于实际,确保所制定的环境规划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把生态与城乡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相结合,调整全镇经济布局,合理确定生态功能,认真谋划红色生态旅游、今世缘产业园、农家乐特色旅游等新型产业,努力打造“无烟工厂”。二是做好环境规划论证工作,邀请专家对环境规划编制的各个方面多角度进行审查,论证环境问题是否找全、找准,重点是否突出、解决方案是否可行,与城市规划是否融为一体,多轮论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逐步形成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生态环保理念。三是确立创建没有局外人的思想。镇直各部门、驻镇各单位各司其职,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方为创建开绿灯、排路障、全力保驾护航,全面促成创建工作整体联动的生动局面。
重点有突破,创建工作标准高、质量好。对照创建标准,在创建工作中,把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格局的根本性问题作为重点,编排并实施了五大工作任务:
一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垃圾、污水、重点污染企业排污等问题,将这些重点工作作为硬任务限期完成,结合村庄环境全域整治、秸秆“两禁一用”等阶段性工作,健全镇村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人员包干与工资福利挂钩的工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了排污、管网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全镇绿化率、居民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均超过创建指标要求;三是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促全面的思路,在道路建设、集镇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清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了城镇功能;四是实施生态环境整理保护工程。加强道路、河坡、绿地、绿化、植被的保护,有效地保护了自然资源;五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开发红色旅游、特色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挖掘打造千年古镇、生态旅游品牌,降低能耗、减少污染,集约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