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农村环境全面物业化管理
最近,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发现,厂门口的路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上书道路管护要求、责任人、联系电话等。原来无人打扫的这条路,如今开始实行物业化管理。“马路漂亮、整洁了,大家来来往往很舒心。”公司员工说。
这是姜堰经济开发区环境整治的一个剪影。姜堰经济开发区60%以上面积为农村,环境问题一直是“老大难”。为打造有利于项目突破、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建成“宜居,宜商,宜人”的现代新城区,园区近日启动了成立20余年来最大力度的环境整治活动。据悉,园区正建立常态化机制,将农村环境全面实行物业化管理,并借助网络平台,实时接受网民监督。
“泰州正全力推进项目大突破,今年也是姜堰区‘学赶海安,崛起苏中’的关键时期,而项目落户与投资环境密不可分。”姜堰区委常委、现代科技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戴兆平说,作为姜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姜堰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紧盯好项目、大项目,园区环境也随之面临着优化与提升的新要求。
为使环境彻底改观,此次园区创新思维、认真谋划,广泛征求意见,谋划整治方案,多方收集了环境、水质、空气、垃圾、污水、违法违章建筑等突出问题,提出了“123行动方案”,即用一个月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用两个月时间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用三个月时间进行巩固提升,最终达到社区环境“有序、整洁、优美”。
“这次整治工作与以往不同。”园区环境整治办公室主任包金山说,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发动村民自治,而不是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通过多渠道宣传、多方位激励,引导村民对扒翻种植、乱堆乱放、违法建设等自行整治,自行整治面积超过90%。并发动村民对周边环境进行自我检查、对整治过程自我监督、对治理成果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园区每一个“细胞”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整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个特点,是以人为本。”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姜堰经济开发区立足实际,在整治扒翻种植过程中采取人性化措施,合理规划给每户留出1平方米的面积用于自行种植,在保持社区环境整洁美观的同时也满足了村民栽种葱、蒜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