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实施节水灌溉力促农民增收

来源: 时间:2015-07-31 点击数: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夏收一线报告:麦客家乡的夏收》专题新闻,详细报道了宿迁市宿豫区麦客夏收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情况。

  “宿豫夏收和节水灌溉上央视了!”一时间,大街小巷,消息不胫而走。其实,这只是宿豫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村水系配套与节水灌溉工作的一个缩影。

  汩汩流淌的生态渠,长势喜人的水稻田,站在一片片丰收在望的田头,宿豫区水务局长宋成武欣喜地介绍,承担宿豫大部、运东全部灌溉任务的来龙灌区管理所成立于1958年,担负着来龙、保安、大兴等12个乡镇以及沭阳县悦来、刘集、泗阳县穿城等15个乡、镇的灌排任务,总灌溉面积达到97.07万亩,“过去由于灌区建筑标准偏低,灌排工程老化坏损,渠道淤积严重,造成灌溉用水率低,群众栽插用水难,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2001年,随着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推进,该区把来龙灌区控制性建筑及田间末级渠系工程作为建设重点,先后实施了13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累积完成渠道护砌、新(拆)建泵站,骨干水闸座等工程1020项,总投资42448万元。2014年,宿豫区又投入资金9000万元,对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共完成工程渠道护砌36.5公里,新(拆)建泵站69座、骨干水闸29座、涵洞8座、其他配套建筑物161项,疏浚渠道6条共47.8公里,使灌区内所有骨干渠道完整护砌,灌排工程彻底改造,输水速度快速提高,灌区保证率达到90%以上,整个灌区面貌焕然一新。

  宿豫水利人默默奉献,给灌区人民带来了耕种条件的改善和大地的丰收。谈起现在用水,保安乡玉皇村村民张杰胜扳着指头,满心是甜:“因为水源充足,咱家13亩水稻,去年每亩增产300斤,按每斤一块四毛钱算,就多卖了5460块钱,没想到水渠通畅,好处这么多!”素有“袁王荡”之称的关庙镇,过去是用水的“老大难”,谈起用水的“苦处”,该镇二元村居民林强体会最深:“往年,每到栽稻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抢’水,有的拿门板堵,有的用稻草拦,夜里还得去‘看水’,要不就没有水用。水稻推迟个把月才能栽完,今年不仅提前20多天,腾出的时间还能出去打工赚钱呢!”

  来龙灌区管理所长骆宏雷介绍说,2014年,灌区共疏浚河道18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40万亩,不仅为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效供水保障,而且年增产粮食2500万公斤,促进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同时,年平均节约灌溉水源1.2亿方,每年为国家节约翻水经费约8000万元。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宿豫水利建设已经结下了累累硕果。对此,宿豫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春华表示:“实施灌区改造,不仅提高了供排能力和农业生产条件,让百姓解除了用水之苦,更重要的是为宿豫实现粮食11年连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付出值啊!”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