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来源: 时间:2015-08-18 点击数:

    眼下水稻处于分蘖孕穗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14日,记者在洪泽县三河镇看到,祥发农机合作社的大型农田植保机正在田间喷洒杀虫剂。“一台机器一天能喷洒农田600亩,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农机手陈万强边开机器边说。
    与此同时,祥发农机合作社院内,8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正在装车,即将奔赴江西收割双季稻。“平均80元/亩,一台机器一天收割60亩,一天下来4800元到手,”合作社理事长梁家祥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派出70多台大型农机赴江西、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开展跨区作业,收入200多万元,平均每名农机手增收两三万元。
    近年来,淮安市着力推进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创新运行发展机制,延伸拓展产业服务领域,着力构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截至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583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4%。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抢收抢种的主力军、新机具示范推广的先行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市农机局副局长郭明文说,我市积极引导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采取土地、机具、资金入股等方式,充分整合现有辖区农机、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大力创办农机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到804个,其中,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5个、省星级农机合作社81个,入社会员6万多人,拥有各类机具32万多台套,服务农户60多万户。
    该市从资金投入、购机补贴、作业补贴、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农机服务组织予以重点扶持。2012—2014年间,全市共组织实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05个,争取省、市财政投入近1000万元,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三库二间一室”累计超过5万平方米。今年争取省级机库维修点项目22个、资金220万元,争取市财政投入850万元,重点扶持合作社开展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为缓解合作社“融资难”问题,协调金融部门开展农机具抵押贷款试点,去年,22家农机合作社争取贷款1938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有12家农机合作社达成贷款协议530万元。
    同时,该市创新服务机制,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活力。在淮阴区三树镇渠北村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五统一”种植模式备受农户欢迎。村民张成雷对记者说:“我家种了12亩水稻,连续三年‘全托’给合作社,买种、育秧、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全都不用烦神,我可以安心在外做工挣钱。”淮安区泾口镇农民张兆年流转土地200亩,与该区根本农机合作社开展“联耕联种”,将分散的小田块变成大田块,实际种植面积比合同面积多出近8亩,同时大型农机具作业不但使每亩田种植成本每年下降80元,而且高产优质增收70多元,“真是省心省力又增收。”他高兴地说。据了解,我市全面推广“托管式”、“订单式”、“五统一”作业新模式,积极探索“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服务新机制,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租用、入股、托管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发展。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34万亩,农机合作社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面积占全市农机作业面积的70%,开展全程一体化服务的农机合作社近300家。
    “自从有了烘干机,我们再也不怕收麦子时遇到恶劣天气了。”洪泽县雨润农机合作社副理事长李飞说。雨润农机合作社创办于2013年,短短两年时间从单一的机育插秧作业服务发展到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销售“一条龙”服务。淮阴区惠丰农机合作社开展全托、半托、单托服务面积6万余亩,辐射周边8个乡镇,受益农户达1.2万人,其注册销售的“淮珠”牌优质米在江浙沪等地大城市年销售18万斤以上。淮安区根本农机合作社培育的“圣玉”牌有机米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系列优质大米年销售超万吨。涟水县中达康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土地、农机、粮食等多个分支合作社,拉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产、加、销三位一体,“雪鹭”牌富硒大米附加值高,供不应求。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