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走进相城现代农业园区 看优质农产品如何上餐桌
“这个小菜苗竟然就是甘蓝,只见过餐桌上的,还没看到过田里的,长知识了。”8月15日上午,由相城区新闻中心官方微博“今日相城”招募的18户网友家庭50余人,走进了位于北桥的苏州漕湖生物农业产业园,参加相城区农业局组织的“从农田到餐桌”网友体验活动,深入了解本地绿色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
15日一早,漕湖生物农业产业园内一派忙碌景象,这里的工人们正在忙于园区的基建工作,新建的连栋大棚,防虫网,扩建的单体大棚等首先给了久居城市的网友们最直观的感受。
漕湖生物农业产业园是相城区北桥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首期开发面积4700亩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其中包括蔬菜直供基地1300亩、精品林果基地600亩、优质水稻基地150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其他300亩(包括农业休闲旅游带50亩),完成投资5500万元,形成“一心、两带、三基地”(即“一心”:生物农业博览与管控中心;“两带”:灵峰农林牧渔生活体验带和漕湖绿色氧吧生态休闲带;“三基地”:特优稻米种植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的产业开发格局。产业园生产的蔬菜被第53届世乒赛作为指定供应产品,“漕湖滩”牌蔬菜荣获2013年苏州市名牌产品,基地目前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1个。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大家先走进一栋连体大棚,虽然这里正为接下来的无土栽培升级相关设施,并没有种植蔬菜,但两侧的强力通风扇和水帘墙使得棚内温度明显要比室外低,都让大伙儿都觉着新鲜。当有小朋友好奇地指着大棚里监控摄像头问用途时,工作人员表示:“基地目前正推进物联网建设,监控只是其中的一个构件,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大棚内光照、温度、湿度,关注蔬菜长势。”经这么一介绍,不少网友都豁然开朗,纷纷感叹原来种菜还可以这么“高大上”。
在蔬菜种植区,大家还见到了水生蔬菜鸡头米、包菜、长豇豆、茭白、藕、菱角等光在餐桌上吃过,却没见过在田间长什么模样的蔬菜。工作人员细心地为他们讲解了蔬菜的相关知识,如无公害蔬菜禁止使用敌敌畏等杀虫剂,农业投入品使用有安全间隔期,以及有机蔬菜使用的是生物农药等,让大家对蔬菜的培植、生长、收获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网友们还来到了园区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检测人员先从取样盒里拿出当天采摘的秋葵、韭菜、杭白菜,将其剪成宽度约1厘米的菜样,提取约2克放进试管,然后不断摇晃取出清液,放入用来检测的酶,再一起倒入反应瓶摇匀,静置几分钟后加入显色剂,再次摇匀后放入仪器进行机器检测。“结果都显示抑制率低于50%,这就表明所检测的蔬菜是合格的。”检测人员指着电脑屏幕上讲解说。
最后,网友们来到翠冠梨采摘基地和漕湖滩葡萄园,边采边吃,乐趣无穷。农业园的果蔬非常新鲜,又相对比较便宜,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回家时,各个家庭都“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我看到有这样的活动又恰逢周末,就带孩子一起来了,能让他多接触大自然,熟悉蔬菜水果,增长见识。还能体验果蔬采摘的乐趣,感觉活动非常不错。”网友“苏州墨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