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丰果硕满地香——聚焦铜山现代农业

来源: 时间:2015-08-20 点击数:

    粮食丰产,果蔬飘香,农民们依靠电子商务平台轻点鼠标,便把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绿色安全叫响“铜山造”,房村黄冠梨采摘节、刘集葡萄采摘节轮番登场,吸引城里人纷至沓来,尽享大地的芬芳……

  今年以来,铜山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试验示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现代农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新”工程绘就丰收美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今年以来,铜山区农委以农业技术推广为抓手,着重做好农业“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全区引进蔬菜、食用菌、粮食、畜牧、水产等优新品种50余个,应用面积累计已近50万亩。引进、示范、重点推广了小麦、水稻新品种6个,基本实现了优质良种全覆盖。全面推广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实现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全覆盖,主推了水稻机插高产栽培等新技术。蔬菜方面推广了设施蔬菜构型优化与集约高效生产技术、叶菜优质安全快速高效周年生产技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等新技术。重点推广了日光温室越冬黄瓜——夏秋丝瓜——芹菜育苗高效栽培技术;大棚辣椒——丝瓜——芫荽——芹菜高效栽培模式;番茄——玉米——黄瓜——芹菜一年四熟间套模式等多种蔬菜周年生产模式。畜牧业推广了发酵床养猪和网上高床育肥肉羊等新模式。

  “三新”工程的实施有效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丰产丰收。全区91万亩小麦,平均每亩实产425公斤,总产38.82万吨,较上年增加2.36万吨。今年省农委安排的13个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全部落实到位,目前所有示范片作物长势良好;高效设施农业方面,突出徐州市“2020”工程、“省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及园艺业重点工程实施,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达55.6万亩,何桥土豆成功打入上海江桥市场,提高了铜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畜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全面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畜禽养殖进一步向规模化、良种化、设施化、生态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生猪大中型规模比重达58.8%;渔业生产方面,全区以微山湖、故黄河、城郊三条轴线,以块状、带状为形式,以产品产业链为特色,形成了北部湖区的河蟹、南美白对虾、小龙虾、泥鳅养殖,煤矿塌陷区的4个镇12个村的四鼻须鲤鱼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上半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9.7万亩,水产品产量2.95万吨,产值3.2亿元。

  农业龙头企业是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的关键。区里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开展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技术研发。2015年全区共有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5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家,市级39家,区级103家。2015年1-7月,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0.46亿元,同比增长7.12%,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0.8%,上缴利税10亿元,同比增长9.12%,带动农户17.2万户,同比增长9.56%。

  “三品”认证编出放心菜篮子

  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和健康,不容丝毫懈怠。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铜山区突出抓好标准化基地创建,以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菜篮子”工程为重点,落实好基地建设、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一是围绕“放心农资进乡村打假护农保生产”的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上半年,出动执法车辆10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检查农药、种子、肥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500余家,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实施检查产品3000多个。查处违法案件45起,移送司法机关1起。尚未发现禁用农药经营行为。二是进一步推进“三品”认证实施力度。上半年新认证43家,认证面积880公顷。积极申报水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1-6月共抽检2次6个基地90个蔬菜产品,合格率达100%。四是加强检疫监督工作。通过强化检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屠宰检疫、启用检疫票证电子化管理系统、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防疫条件监管工作、开展“瘦肉精”监管与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生鲜乳专项整治情况、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规范诊疗市场管理和加强畜禽运输检查站管理等工作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为从源头上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铜山区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不断提高秸秆利用率。上半年,以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为重点,建设大型沼气发电工程1处、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3处,完成2015年养殖场沼气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上报等工作。完成省市秸秆综合利用指标,2015年铜山区可耕地面积160.18万亩。小麦种植面积95.1万亩、秸秆产量41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39.9万吨,占秸秆总量的97.5%。秸秆还田等肥料化应用24.6万吨,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60%,其它利用约15.3万吨,占秸秆总量的37.3%。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铜山区围绕土肥项目实施,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标准粮田建设、商品有机肥推广、耕地质量建设、土壤墒情监测及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等项目实施。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着力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到位率,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区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100%,配方肥推广应用面积达85%以上。全区推广应用配方肥6.3万吨,技术推广面积146.85万亩,配方肥应用面积135万亩。

  “电子商务”敲开市场大门

  去年底,铜山区农委同上海1号店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了“徐州农产品特色馆”电子商务平台,把铜山各类名特优农产品通过该电子商务平台销往全国。

  铜山是农业大区,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四大标志性现代农业园区的县(区)。铜山的设施农业规模、食用菌产量、奶牛奶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三品”认证有效数五项指标居江苏省第一。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0多万亩,年产优质粮食8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6万亩以上,设施蔬菜占地41万亩,蔬菜年产量400万吨、食用菌年产量38万吨,拥有何桥土豆、黄集芹菜、郑集出口蔬菜、大彭韭黄、三堡特色蔬菜、棠张水果萝卜、徐村食用菌、单集粉丝、大许大蒜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享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美誉。

  铜山有那么多的名特优农产品,如何将“铜山造”销售到更广阔市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呢?铜山顺应电商发展潮流,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渠道。今年以来,区农委充分利用省农委“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组织来自全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及其他有意向开展电子商务的农民参加学习,共计培训学员180人。邀请省农业信息中心主任、阿里巴巴徐州地区经理、睢宁县电子商务协会专家等授课,通过课堂教学、上机操作等方式系统传授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并组织学员前往丰县观摩电子商务发展,学习经验。目前,铜山新增网店和微店130多家,网上农产品销售6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

  同时,铜山区充分发挥全区益农信息社作用,实现信息化利民惠民。2014年该区共建成39个益农信息社(又称信息服务站),今年将建成30个。益农信息社已经为农民开展以下“四类”服务:农业公益服务。12316语音自动平台全天候为农民提供农业热线服务,同时利用12316短信渠道,发送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就业等公益服务信息;利用“一点通”触摸屏查询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各个信息社根据本村特色产业开展相关的现场技术咨询并协助开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林木砍伐、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等现场咨询。便民生活服务。开展电费、通信、小额存取款、保险、票务、惠农补贴、医保社保查询等业务办理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开设网店或选定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同时帮助农民网络购物。培训体验服务。标准型的信息社提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相关培训体验服务。

  民以食为天。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坚信,通过努力,铜山一定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正如这深厚的大地,付出智慧和汗水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