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龙降桥“软硬兼施”促升级
又到一年收获季。位于吴江震泽镇的龙降桥村,也开始盘算着今年以来的点滴变化。
“腾笼换凤”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全民动员促进乡风文明、环境提升扮靓美丽家园,“三驾马车”齐发力,不仅让村级发展后劲更足,社会更稳定,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在环境资源日益趋紧,发展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龙降桥村人用自己的辛劳与智慧,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今年,该村村级经济收入将突破600万元,同比增长近20%。
啃下两根“硬骨头”,为村级经济发展腾出23亩空间
经过一年多艰苦谈判,位于苏震桃公路东侧、龙降桥村北部集体建设的甲鱼养殖场终于拆除了。
这个占地20亩的甲鱼养殖场,曾经养着10多万只甲鱼。规模不小,但“贡献”很少,每年上缴村里的土地租金仅2万元。而且,养殖场周边水质污染严重,采用的循环饲养模式更难立即终止。
“在土地、环境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只有腾出这块高污染、低产出的土地,村级经济才有新的发展空间”,最终,在村党委书记沈卫东及村两委班子的持续“攻关”下,养殖户终于妥协了。
如果说甲鱼场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么在老村部后面一个占地3亩的养猪场,更是块“硬骨头”。“抛开经济效益不说,单对周边百姓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也注定了养猪场无法继续存在”。但事与愿违,由于这家养猪场拥有相关营业执照,即便村里做了很多努力,养殖户依然“雷打不动”。
“除非再给我一定的经济补偿。”面对养殖户的“附加”条件,村两委意见不一,但沈卫东清楚,“这笔账划得来”,立即拍板成交。加上村里对工矿废弃场地、宅基地实施土地复垦整理,置换出的15亩土地指标,今年龙降桥村累计腾出了近40亩空间。
有了资源,沈卫东首先做的是厚实“家底”。
投500万元,在原甲鱼场地块先建6000平方米厂房,年租金收入70万元;投100万元,在原养猪场地块新建1400平方米厂房,年租金收入16万元。而且,新引进的项目均为震泽重点打造的蚕丝文化产业,不仅大幅提高了亩均效益,生态环 境也得到根本性改善。
“今年,我们将完成鱼池整理100亩、林地整理140亩,用于发包种水稻。既为苏州‘四个百万亩’与震泽‘四个一万亩’落实指标,又为村里增加发包收入,一举两得。”沈卫东说。
12支乡风文明岗志愿者队伍助力自治管理,“情理法”相融效果更佳
今年2月,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建成通车,为吴江西南部地区几个重要乡镇提供了来往苏州方向的快速通道。
但是,这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重要通道,却在建造过程中给龙降桥村民带来了很大困扰。
龙降桥村位于震泽西北部,村内318国道和长湖申线运河东西横贯3公里,苏震桃公路南北穿越村中心2.5公里。自苏震桃公路吴江南段施工以来,震动、扬尘一直让沿线村民“寝食难安”。有些上了“年纪”的房子,墙体还出现了裂缝。
同时,一部分村民小组的田块,被苏震桃公路“一分为二”。交通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并未在318国道与苏震桃公路连接处设置人行通道,对百姓出行、劳作造成严重影响。
“一边是政府实事工程,一边是村民切身利益,无论搁在哪头,都左右为难。处理不好,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沈卫东说,关键时刻,村里的乡风文明志愿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由“清一色”老干部、老党员组成的调解维权岗、法治宣传岗两支队伍,每天奔走在政府、工地与村民家中,一方面积极向上汇报情况,另一方面当好“老娘舅”,宣传交通安全、政策法规,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维护村民合理合法权益。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道路施工期间,村里没有出现一次上访甚至纠纷。
如今,龙降桥村的乡风文明志愿岗已扩展为“共建致富岗”“移风易俗岗”“爱心帮扶岗”“廉洁监督岗”等12支队伍,志愿者人数逾350人,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村干部办事,必须讲法律、讲规定。但面对很多现实问题,通常很纠结。”沈卫东说,如今,依托乡风文明志愿岗,龙降桥村村民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情、理、法相融合,效果更好。
“美丽乡村”建设再加码,所有自然村今年要全部上“星”
如今,当你走进龙降桥村,宽阔整洁的村道旁,一个个镌刻着乡愁的自然村,粉墙黛瓦,绿树掩映;清澈的河道边,生态护坡上软软草坪,就像一层厚厚的绿毯子;绿树拥簇的中心公园里,村民悠闲自得地纳凉;而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文体广场,集休闲茶廊、戏台、球场为一体,堪称村里的CBD。
“源于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作为苏州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这两年龙降桥村全面展开了以“民风和谐”为建设主题的“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逾2500万元。目前,全村28个自然村,超过一半达到了“星级”标准,村民家家户户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小汽车轻松开到家门口。
“我们要让村民生活在花园中,把美丽村庄建到村民心坎上”,沈卫东说,今年,村里将再投近300万元,实施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风貌提升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多个项目,让所有自然村全部达到“星级”标准。同时,打通廊家港和史家浜两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消除苏震桃公路建设带来的“隔断”影响,让所有自然村村村通公交。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卫生村、省生态村、省村庄建设示范村、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龙降桥虽不是震泽最富的村,但无论发展劲头、乡风文明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走在了前列。
如今,震泽正以新业态、新文态、新形态、新生态、新状态为发展理念,以大数据监控、“ABC”榜单为抓手,努力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等方面取得更大作为。龙降桥村的科学实践,为震泽坚持“蚕丝古镇、科技新城、田园乡村”发展新定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