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

来源: 时间:2015-08-21 点击数:

    近年来,姜堰区按照省、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户三包、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着重抓好源头监管,确保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大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初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洁常态化。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抓组织机构。按照“区镇联动、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城管局牵头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镇(街道)均按要求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相关职能科室具体实施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2、抓环卫管理。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该区全面建立道路修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设施维护、垃圾收运“五位一体”的常态化综合管护机制,按照持续保洁、管理高效的要求,建立健全村庄、社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和定期督查制度,通过随机抽查、定期回访、媒体曝光等办法,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奖勤罚懒,工效挂钩。此外,多次请区人大组织专题视察活动,对各镇(街道)的情况进行评议,主动借助外力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其效果十分凸现,为促进面上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抓设施建设。为加快建设配套标准化集中处理环卫设施,要求一户配置一个小垃圾桶;每组按就近方便原则设置若干个垃圾房(桶),每村根据村庄规模大小和垃圾量多少购置垃圾车;每镇配备运输车(委托区环卫中心通过市场化运输、处理的镇可以不配备),建设1-2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处理由区环卫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配备大型专用运输车和驾驶员,统一将受委托镇(区)的压缩垃圾从镇(区)中转站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目前该区现有16个镇(街道),都已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8座(其中溱潼镇、开发区各2座,其余镇各1座),配套设置垃圾桶24560只、垃圾房2432座,保洁、收集、运输车2659辆。
    4、抓队伍建设。根据垃圾总量和收集、转运路程,指导各镇区建立保洁、收集、转运三支队伍,原则上保洁员按每百户配3名,收集员按每百户配1名,每镇中转站配1-2名(大镇2-3名)操作人员。三支队伍中保洁员、收集员、运输员共计3276人,每年维持三支队伍正常运行经费2800万元左右。先后在沈高镇河横村举办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培训;在兴泰镇举办了姜堰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业务培训班;在白米镇举办了垃圾中转站操作人员业务培训;安排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加创建国家生态区宣传团赴16个镇(街道)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培训;多次组织农村垃圾中转站运行现场观摩活动,同时举办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宣传图片巡回展览,通过示范带动、宣传发动和相互促动,有效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
    5、抓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台《城市对话》栏目、宣传栏、广播、站牌等宣传形式,在全区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营造氛围,制造声势。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增强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形成“人人动手、个个支持、户户三包”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