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向“经营”转变
“在美丽乡村投资建设农场,只因为喜欢这里的山水。”“花猫农场”老板高环是南京一家知名设计院的院长,在给谷里街道张溪社区王家村做村庄规划时,她便爱上了这里。村庄完成“千百工程”后,她毅然决定在这里投资,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她的农场设计中,融入了许多乡土文化理念,比如用当地的狗尾巴草装点酒吧墙壁,既省钱又增添乡土气息,也提升着农场的品味。
“‘老板’下乡,带来的不仅是钱,更有新的思路、想法、品位和技术。”据区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老板”们有的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专家学者,有的具有丰富的营销理念,他们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加快了科技、创意、设计等资源向农村“回流”,引燃了一场美丽乡村建设“头脑”风暴,推动美丽乡村从“建设”向“经营”转变。
江苏金东城集团董事长张定海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在经营七仙大福村的过程中,觉得光是靠着“天仙配”的神话传说,尚不足以吸引城里观光客,于是他四处搜集了16台大型古木榨机,集中在一起办了个博物馆,现场教游客榨油。“通过游客体验的方式,摆脱了以往‘吃农家饭、看农家景’的一贯做法,让游客干农家活,真正回归自然。”张定海说,木榨机博物馆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产业链条,拉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薰衣草赏花热的火爆,让大塘金建设参与者——薰衣草庄园声名鹊起。面对发展的机遇,该庄园立即调整了思路,利用薰衣草的品牌效应,建立了婚纱主题摄影基地,并开发了薰衣草精油、薰衣草茶、薰衣草香皂等十多种产品,形成了“香草谷”品牌,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薰衣草系列产品的开发给企业带来了二次创业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为江宁整个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光彩。”该公司一位姓潘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开发大塘金的过程中,他们变“赏花”为“赏花经济”,积极培育市场,形成美丽乡村打造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增加旅游项目、统筹开发旅游产品外,社会资本的介入也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理念新才能带动发展新。”高环介绍说,在她的“花猫农场”经营过程中,她引入了“互联网思维”理念,通过线下村庄、线上微店,来提升农场的知名度。前段时间她通过“微店”发布了幼儿园毕业季活动宣传,仅一天时间,100个名额就一抢而空。
“相比当地农民,社会资本更具有先进的市场思维和理念,他们更懂得如何经营美丽乡村,如何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资本下乡,“输血”更是“造血”,为美丽乡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信息等资源,催生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活力,增强了美丽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