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八个“加快”助推城乡协同发展

来源: 时间:2015-08-28 点击数: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统一思想、合力攻坚、加快发展,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于8月3日召开全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会议总结回顾了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同时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力求通过八个“加快”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加快通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4”沿太湖生态农业园两大区块建设。按照“管理信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多元化、农民职业化、品牌产业化、产销市场化”和“有形态、有科技人才、有服务、有品牌”的“四有”目标要求,全面提升通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标要求。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实施主体,确立核心区、辐射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年内检测设备、沿线标识标牌全部到位),争创品牌,实现多元营销。进一步加快推进西京湾生态农场项目建设,加大房屋搬迁和苗木迁移力度,加快推进H型道路、上山山体公园、西京湾马会、慢生活馆、玫瑰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完工,早出形象。长巷合作农场、石帆生态农庄、翼龙生态园、大(小)贡山生态岛等沿太湖生态农业园项目按照时序进度加快建设。
    二、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高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预计2015-2016年实施完成后,全区可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7732亩,将顺利完成市《土地整治规划》下达给高新区2.74万亩的建设任务。会议要求:首先,各板块要落实责任主体,确保有专人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同时各板块分管国土、建设、农口的领导也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其次,区国土分局、农发局、财政局要强化业务指导,主动对接高标准农田项目,严格把关建设内容和标准。第三,加大督查力度。建立月报制度,及时跟踪各板块工作进度,每个月将序时进度表报区管委会。
    三、加快推进“一村二楼宇”建设。会议要求各板块、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超前谋划、合力推进。对存量建设项目(枫桥马涧生态园旅游配套、汽车城商服配套,狮山金庄商业楼,浒关保卫村商业用房),要确保在年内完善各项手续,落实用地指标,实现提档升级;对新建项目(枫桥月泊湾邻里中心、东渚龙景邻里中心、通安富民产业园北区),要确保在年内开工;对需要土地规划调整的项目(镇湖上山岛居、新盛山茶园、秀岸邻里中心、秀岸商业综合体,东渚民族风情街,通安真山商业配套和卫生养老服务中心)要抓住国土部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契机,尽快调整到位,确保顺利推进。对尚在规划论证和调整内容的项目,要及早确定项目方案,争取早立项,早实施。
    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市政府的要求,高新区将在今明两年内完成33个重点村和特色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三年任务二年完成”的目标。今年确保完成10个自然村(通安镇4个、浒墅关镇6个)的治理任务。目前,通安镇4个项目、浒墅关镇5个项目已进入进场施工环节,还有1个项目正在优化设计,全部10个项目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同时,完成剩余23个自然村治理项目的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年内及早开工建设,确保2016年全部完成污水治理任务。
    五、加快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今年高新区任务是浒墅关镇青灯村横宅郎、张埂郎2个自然村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并将于12月接受市级验收,时间紧迫,要求浒墅关镇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实施创建整治项目,确保在11月底完工,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同时,今年高新区美丽田园创建任务是创建青灯、街西、姚江、淹马、姚市、马山6个区级美丽田园示范点。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目前尚处于设计、招投标的项目,要跟踪进度,加快实施,确保12月底完成所有项目。
    六、加快推进农民安置房建设。从项目进展来看,高新区今年计划竣工的9个农民安置房建设项目推进较快。截止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49.1万平方米,占年度任务的68.2%,按时序进度能够完成今年市下达的70万平米农民安置房竣工任务。下半年,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动迁、土地指标等因素尚未消除,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沟通配合,在规划、用地、立项、审批、开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优先支持,相关板块要加大动迁(扫尾)力度,注重工程建设质量,确保项目按时竣工。
    七、加快推进“政经分离”试点工作。今年,高新区“政经分离”试点工作要全面推开,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实施东、西两种模式。东部地区(狮山、横塘、浒墅关开发区),经济财力较好,城市化进程较快,要按照枫桥模式全面推开。西部地区(浒墅关、通安、东渚、镇湖)财力相对薄弱,农村原有形态基本保持,可按照“一登记三分开”原则(“一登记”:股份合作社依法工商登记,领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三分开”:村委会和股份合作社的管理职能分开、组织机构分开、财务核算分开)推进“政经分离”改革。
    八、加快推进薄弱村帮扶转化。年初,苏州市委办公室转发了《关于开展市级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的实施办法》,落实了10家市级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高新区东渚、镇湖10个经济薄弱村(东渚下许、大寺、姚江、新苏,镇湖新桥、太湖、上山、马山、秀岸、西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目前,10个经济薄弱村已完成了与对口市级部门的初步对接,制定了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9个帮扶项目,获得各级帮扶资金210万元。由于薄弱村地处生态保护区,缺少用地指标、平台载体,发展经济的各项资源受限较多,帮扶难度较大,帮扶效果不明显。高新区要求各镇、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薄弱村帮扶工作。一方面,相关板块主要负责人要协助做好辖区内薄弱村与市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工作,因地制宜抓好项目推进、载体建设、资金落实等具体措施,提高帮扶成效,不断增加薄弱村自身“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区工委组织部、区农发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乡镇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早帮助薄弱村实现转化。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