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鸡头米连续两年遭水灾 今年颗粒无收损失达两千万
鸡头米生活在水中,不过,对高邮湖的鸡头米而言,它们的一个“心头大患”依然是水。
记者昨从高宝邵伯湖渔管办了解到,由于持续遭遇大水,高邮湖的鸡头米今年绝收。据悉,这一项损失达两千多万元。不过,对于湖区其他渔业资源而言,鸡头米的绝收却有利于鱼虾蟹的恢复增长。
探访
高邮湖看不到一棵鸡头米
鸡头米是芡实的俗称,是扬州著名的“水八仙”之一。在扬州,90%的鸡头米都分布在高邮湖。每年9月初,高邮湖鸡头米就开始采收了。不过记者探访发现,今年湖区没有一艘鸡头米采收渔船,在往年鸡头米分布最多的水域,湖面也看不到一棵鸡头米。
记者了解到,继去年高邮湖鸡头米歉收后,今年高邮湖鸡头米“颗粒无收”,原因无一例外都是由于鸡头米被大水“卷走”。
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渔政处处长孙文祥介绍,今年梅雨季节开始后,湖区水位一直都比较高,“梅雨季节前,我们去湖区看,鸡头米叶子刚刚冒出水面。梅雨季节开始后,我们再去看,湖里已经看不到鸡头米了。一部分闷在水中烂掉了,一部分被水冲走了。”
“即使高邮湖水位降低,今年也收不到鸡头米了。”孙文祥说,今年高邮湖的鸡头米颗粒无收现状已形成,完全没有逆转的可能,“鸡头米3月发芽,5月叶片冒出水,9月果实成熟,10月茎叶开始腐烂。要想吃高邮湖鸡头米,只能等到明年了,而且还要看明年的天气好不好。”
影响
鸡头米产业损失两千多万
高邮石塔社区渔民老陈夫妇是采收鸡头米的常客,“去年,我们就采了一个星期,两个人才挣了千把块钱。”
“正常年份下,9月份到10月上旬采收鸡头米,这一个多月我们可以挣万把块钱。”老陈说,“今年湖里没鸡头米采,一分钱都挣不到了。”
孙文祥介绍,正常年份,前来高邮湖采收鸡头米的渔民有上百户,成为高邮湖上难得的一景,每一户渔民都可以挣到一万元左右,“算下来,渔民靠采收鸡头米的劳务收入可以达到上百万元。今年没鸡头米采,渔民也就损失了上百万元。”
除了渔民没有劳务收入外,因鸡头米绝收,这个产业损失总额在两千多万元。
孙文祥介绍,正常年份下,高邮湖新鲜鸡头米产量在600万斤左右,加工成干芡实粉可以卖到两千多万元,“从这一点上来说,因为鸡头米绝收,损失为两千多万元。”
分析
反而有利于鱼虾资源恢复
虽然鸡头米被大水冲走,但对于鱼虾等生物而言,却是比较有利的。渔管办副主任景晓滨介绍,前几年,由于湖区鸡头米太多(面积超过3万亩),鱼虾等资源受到很大影响,有时还需要人工清剿部分鸡头米。因此,渔管办从2013年起,对湖区鸡头米面积进行控制,而且规范了鸡头米采收制度,实行“采收许可证制”——凭证采收,不许人工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
“我们请专家对鸡头米生长水域进行了调研,发现鸡头米在收获前和收获时,对湖水和其他水生生物有着很大影响。”景晓滨解释,“由于鸡头米的叶片非常大,水下基本没有阳光。而当它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水中氧气含量很少;采收后,茎叶腐烂,水中几乎没有氧,水下也几乎没有鱼虾,水生生物总量不到其他水域的十分之一。”
“明年鸡头米生长季节时,我们会对鸡头米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孙文祥说,“鸡头米是高邮湖的特产之一,需要科学合理有序发展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