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问题找路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班(南方区域)专题研讨侧记
10月19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训班(南方区域)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记者看到,为期五天的培训班中,除了主题报告、主旨演讲、案例教学外,还专门设置了两场专题研讨,聚焦当前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摆问题、找路径、谈经验,讨论十分热烈。
开班当天下午,便是首场专题研讨。来自全国各个县市区的157名学员,共被分为8个小组,采取传统围桌式,按照各自的主题方向,研究如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投入机制、监管机制等问题,再聚焦几个有针对的、可挖掘的焦点热点,作为下一场研讨的主题。
记者随机走进了第一组。来自江苏省常州市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农业农村局的副局长陈振华率先发言,他开门见山就指出,美丽乡村建设如今面临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后期缺乏配套的运营机制。他的观点很清晰: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必须具备和植入运营理念。
第一组共有20名成员,主题是立足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情况,着眼今后持续深入推进,提出“十四五”期间提升工作的具体目标、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相关建议。陈振华开了个好头,几乎每个人都是直面问题,没有寒暄,没有客套,讨论激烈地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记者盘点发现,整场讨论下来,大家普遍谈及几大问题: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资金缺乏有效保障;重建轻管;技术和人才支撑不足;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时,缺乏协调能力和协同机制;垃圾分类后端处理薄弱;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之后,记者又走访了其他几个研讨小组,基本上,大家都是围绕推进机制、治理标准、资金保障、运管机制等问题。一位农业农村局局长就直言,当前,省级以下牵头单位不明确,权责界限不清,存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现象,有的工作需要党政领导协调才能艰难推进,而相关部门单打独斗,就污水讲污水、搞治理,与其他治理工作结合不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摆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寻求解决办法。许多局长从自身工作出发,畅所欲言。记者总结发现,方方面面的建议中,主要包括:要明晰职责任务,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但应做到牵头不包办,统筹不替代,还要注重协同推进;其次要抓好规划,分类分期实施,控制好节奏,并尽快出台各类标准;第三,从国家层面设立专项资金,并自上而下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比例,确保资金到位,同时健全长效运行管理维护机制;最后,要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切实可行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参与。
此次培训班,既有云贵川等西南地区,也有江浙沪等沿海省份,还有“两湖两广”,大家省情不一,进度不一,面对各种问题,也有着各自的“拿手好戏”。研讨会上,大家都搬出了好做法、好经验,以供交流互鉴。
作为东道主,浙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连续16年大力推进“千万工程”,自然备受各地学员的关注。以杭州为例,已累计创建940个美丽乡村,占到全市行政村的46%。据介绍,其基本经验就是:注重特色、分类型打造;景区化推进,实现串点成链;生态化治理,产业化开发;同时做好传承、挖掘,以及保护化利用乡村文化。
当然,其他省份的学员也都拿出了各自的小妙招、好办法。比如在农村垃圾分类上,有的引入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有的实行分类、回收的“互联网+”模式,有的探索网络定位监管,还有的开展“垃圾换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会充分汲取研讨会上的真知灼见、经验做法,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向更高水平,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