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溧阳市南钱村发展“一村一品”的成本调查及启示

来源: 时间:2015-09-10 点击数:

    大棚草莓以其繁殖方法易、成熟结果快、比较效益高的优势而广受农民青睐,享有“水果皇后”的美誉,逐步成为溧阳平原圩区“一村一品”的主流及代表产品。该市天目湖镇南钱村自成立“天目湖毫上瓜果合作社”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全村大棚瓜果生产面积达2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4%;其中草莓种植面积达800亩,占全村瓜果种植面积的40%。全村有400家农户加入大棚瓜果及草莓生产先行,占农户总数的57.5%,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生产基地和大棚瓜果生产专业村。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其中草莓生产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26.5%。经调查和对比分析,2014年南钱村草莓种植效益较油菜而言,优势十分明显。反映在:一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草莓生产每亩总成本为3280元,虽然远远高于油菜生产每亩533.6元的总成本水平,但按照每万元产值所化成本计算:草莓为2915元、油菜为9494元,草莓平均生成成本比油菜低70%左右。二是种植收益十分明显。油菜每亩产量156.6公斤、平均销售价格3.48元/公斤、产值562元,现金收益370.6元,净利润28.4元;草莓每亩产量1250公斤、平均销售价格9元/公斤、产值11250元,现金收益9320元,净利润7970元,是油菜的280多倍。
    南钱村在大棚草莓种植的发展历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积累了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的成功经验。一是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南钱村南傍天目湖,北邻宁杭高速公路溧阳南道口,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地处丘陵山区与平原相结合地带,具有良好的水土环境,十分适宜草莓的种植和生长。以前,南钱村民为脱贫致富,也曾尝试过开塘养鱼、栽桑养蚕等项目,但很难拓展发展空间,收益也不明显。后经多方科学论证,选中了将草莓种植作为本村“一品”的主打产品,找到了一条因地制宜、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之路。二是少投多收、灵活经营。大棚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的起步阶段,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元,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同时,有利于农户之间自由组合,进行土地连片互换,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规范,增强市场拓展的合力,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和定点销售渠道,为方便管理、增强活力、做大“一村一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政府引导、强化服务。从起步阶段开始,溧阳市各级政府就注重从土地流转、财政信贷、科技服务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为“一村一品”向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南钱村委坚持“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帮助农户进行土地调整,鼓励农户以转包、承包等自愿流转方式逐步扩大草莓种植规模。通过组织成立“天目湖亳上瓜果合作社”,从生产、管理、销售、技术、培训和信息发布等全过程为社员提供服务,从而较好地实行了优势互补,产销联动,并将分散的、潜在的生产力要素有机组合,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形成了南钱村大棚瓜果、特别是“一品”草莓的规模生产和效益。四是注重创新、形成特色。近年来,南钱村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更新瓜果品种,并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草莓品质、产量均有了提高。2007年以来,南钱村先后引进了“明宝”、“红颜”等草莓新品种,渐成特色和优势,声誉不断提高和扩大。同时,积极改进和创新种植模式,由原先大棚每年只种一季草莓改成草莓套种西瓜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大棚利用率,效益明显增加。五是人才带动、典型引路。溧阳市在“一村一品”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农民人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和典型示范作用。南钱村村民严祥金是第一个将草莓从杭州农科院引进溧阳进行种植的人,跑供销的他从0.7亩地种植起家,一跃发展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草莓大王”。在他的带动和帮扶下,全村其他农户踊跃参与种植实践,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成就了今天的大棚瓜果和“一品草莓”
专业村。
    近年来,溧阳市以“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创新思路,大力引导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致富农民的发展之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比较并发掘溧阳平原地区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种植业的优势,我们以溧阳市天目湖镇南钱村的草莓与油菜籽生产成本、收益情况为主题,组织了实地调查,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